中国湿地走向干涸

(蜘蛛网www.eeook.com)2月2日是第15个世界湿地日,而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著名农业专家和生态专家杨邦杰最近给国务院提交了一个报告:中国湿地全面告急!
 
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它不仅可以补充地下水或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此外,它还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湿地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在另外一个方面,湿地还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虽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湿地也给人类和陆地上的其他动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能源,比如人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水产品和部分禽畜产品、谷物、药材也都是由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前不久,杨邦杰刚刚从祁连山调研回来,那里的情况让他忧心忡忡:作为敦煌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6万公顷的区域中目前仅存11.35万公顷湿地,且因水资源匮乏还在逐年萎缩,就在另一边,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这块湿地逼近;位于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的高寒沼泽湿地,是黄河的天然蓄水池,目前玛曲县沙化面积已达80万亩,并以每年3.1%的速度递增,黄河沿岸已形成220公里的沙化带。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界处,跨越甘肃、青海两省;涵养输送着年径流量约158亿立方米的近千条河流,是西北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地,也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杨邦杰说,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这里的湿地大面积消失,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然而,这还只是目前中国湿地危机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全国沿海滩涂(湿地的一种)面积已削减过半,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原有沼泽80%也都消失了,“千湖之省”湖北省的湖泊锐减了2/3,成千上万的水鸟正在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在中国东南沿海,56%以上的红树林也消失了。调查也显示,现在全国各类大小湖泊消失了上千个,约1/3的天然湿地存在着被改变、丧失的危险。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吉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湿地大面积锐减和破坏,有人为和自然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全国范围内,人为的活动导致了湿地大面积破坏和减少,在青藏高原、东北、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很多地方,湿地还受到了气候的暖干化的严重影响,在这种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很多湿地都大面积地缩小甚至是消失了。
 
2010年5月上旬,记者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湿地的调查中也看到这样的事实:5月1日下午,记者到了距碌曲县城53公里的尕海湿地的核心区尕海湖,这是甘肃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海拔3480米左右,它不仅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黑鹳、黑颈鹤、大天鹅等诸多珍稀鸟类的天堂,但记者发现其水域面积并不大,只有10平方公里左右,也少有鸟类活动的影子。当地人告诉记者,多年前,尕海的水域面积一直保持在20平方公里以上。上世纪90年代,受过度放牧、挖沟排水、植被破坏以及干旱影响,尕海湖水域面积不断缩小,在1995年、1997年、2000年这3年甚至还发生过完全干涸的现象,与此同时,这里的鸟类也就越来越少了。2002年下半年,国家在尕海湿地成立了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后,这里的湿地危机才得到缓解。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正旺告诉记者,为了进行鸟类研究,多年来他到过全国的很多湿地,“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湿地的围垦和开发更是普遍,这直接导致了天然湿地大面积的减少,除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和极少数湿地公园受到较好的保护以外,众多的湿地遭到了开发和破坏,并且在一些保护区中,除了核心区域,其他地方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张正旺说。
 
湿地的锐减或者破坏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危及到很多鸟类的生存。“对于众多的水鸟而言,湿地在维护它们的生存和繁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很多水鸟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也是不少迁徙种类的中间驿站。我国有300多种水鸟需要依靠湿地生活,大约占到我国鸟类种类的1/4左右。如果大量的湿地消亡或者被毁,它们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张正旺说,在湿地生活的水鸟有很多都是濒危或者稀有物种,比如丹顶鹤、白鹤、朱鹮、中华秋沙鸭、黑嘴鸥、鸳鸯等,要是其生存和繁殖的湿地消失或者被破坏,它们就会陷入灭亡的境地。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湿地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