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藏馆名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开馆时间:旧馆成立于1989年,新馆开放于2009年6月13日

  ■镇馆之宝:模式口冰川擦痕

  ■馆藏特点:我国乃至亚洲唯一建在第四纪冰川遗迹上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

  ■藏馆位置: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

  乘公交车在“模式口东里”站下车,沿着古老的模式口大街向西走七八分钟,再向右转走一段上坡路,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崭新的银灰色建筑物,从上到下12个大字:“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20世纪50年代初,地质学家李捷在模式口勘察引水隧洞工程中,发现了第四纪早期冰川擦痕,这在长江以北基岩面上尚属首次,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在模式口冰川擦痕边上兴建了冰川遗迹陈列馆。最近,政府出资重修展馆,新馆比老馆面积扩大了五倍,展品也丰富许多。现在,请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展馆,开始这次神秘的“第四纪冰期”之旅。

  镇馆之宝——模式口冰川擦痕

  中国第四纪冰川博物馆共有两层,分为11个展厅,通过展板介绍、标本展示、光电演示、场景再现等现代手段,全方位地介绍了冰川的形成演变、第四纪冰川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京西地质结构、岩石构造等一系列自然地质知识,集收藏、陈列、研究、教育于一体。但是,有一个展厅却和其他几个都不相同——您看,这里没有任何高科技的“声光电”,只有一小段山麓,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破石头有啥好看的?别急,仔细瞧瞧,这些岩石上面有一道道沟槽,究竟是什么东西弄的?说到这儿,您肯定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没错,它们就是这里的镇馆之宝——模式口冰川擦痕。

  1952年,在修建永定河引水渠的过程中,水利部高级工程师、地质学家李捷(1894年-1977年)带队到京西进行勘测。在模式口附近的翠微山南麓,他发现了一些裸露出地面的岩石,上面布满了一道道痕迹,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显然是外力形成的擦痕。李捷以地质学家特有的敏感,把这个发现报告给了相关部门。后来,经过李四光等学者的实地考察,终于确认这些石头上的痕迹就是第四纪冰川擦痕。这一发现,强有力地证明中国拥有第四纪冰川遗迹,被称为“亚洲地质史上的光辉一页”。

  所谓冰川,是一种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表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和一般的天然或人工冻结的冰不同,它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冰川的积累需要百年、数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它不会因气候短暂变化而消亡。按冰川的形态或运动特征,可将冰川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两种。现在,大陆冰盖主要分布的地区有两处,您可能都听说过:南极和格陵兰岛。

  且慢,咱们北京虽说冬天寒冷,结冰下雪,可没见过啥时候有大块的冰川啊?——您先别急,北京现在的情况不等于过去的情况。在地球历史中,大规模的冰川作用明显地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当冰川形成、发展推进达到最盛的时期,人们称之为“冰期”,把两次冰期之间的时期称为“间冰期”。

  处于冰期的地球,气候干冷,寒风劲吹,冰川竞流,海平面下降,出现了大面积的荒漠,也产生了大量碎石,风积黄土,生物凋零……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就是“第四纪大冰期”。第四纪初期(大约距今200万年前),全球很多地方都形成了大面积的冰川,直到距今1—2万年前,大部分冰川都开始融化,直至消失。目前,我们正处于间冰期,其特点是:气候温暖,冰川消融,海面上升,出现泥炭沼泽,生物繁荣。看来,我们人类能在最近的几千年产生了高度发达的文明,特别是近百年来的飞速发展,还真得感谢这间冰期!

  冰川对底部及两侧的岩石进行破坏的能力大大增强,最后,使得冰川底部的岩石形成了擦痕、沟槽。其实,所谓冰川擦痕,就是指冰川内的沙砾和石块的棱角,在磨光面上摩擦刻划成深浅粗细不等的条痕。

  咱们再仔细看看模式口冰川擦痕:岩石表面有许多冰川刻划成的深、细、长的擦痕,擦痕所指的方向,大多和山坡倾斜的方向一致,只在局部有少许变化。可以想象,当年这一带肯定覆盖着厚厚的冰川,四周荒凉寂静,一派凋敝景象。从那时到现在,又经过了多么漫长的时光,经过了多么巨大的变迁!这些岩石原来都是露天的,历经数万年风雨侵蚀,在新馆修建后终于被圈进了室内展厅,得到了精心的保护。看着这些穿越时空的擦痕,不知道您会有什么感受?或许会想起一个词儿——沧海桑田!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冰川 陈列馆 第四纪 遗迹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