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睡鼠借助胡须爬树

研究发现睡鼠借助胡须爬树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研究团队研究发现,睡鼠借助胡须爬树,它的胡须能够以每秒25次的频率向上向外以及向前摆动,以帮助其探测前进方向。

该大学Active Touch实验室的罗宾·格兰特博士称,这一过程被称作为摆动胡须前进,“拥有和人类的感官系统一样的功能”,一些啮齿类动物和腮须类哺乳动物,比如海豹和海象,均依靠此功能。正如人类利用眼睛一样,睡鼠借助胡须或是鼻毛来探测前方的状况。她说:“因为树枝表面是很粗糙的,因此睡鼠依靠摆动胡须来探测如何前进,比如如何跨越树上的沟或是如何更换树枝继续前进。”此外,胡须小囊里的感官结点不仅能帮助睡鼠定位食物,测出食物的大小、形状以及质量,还能帮助睡鼠找到回家的路。

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研究对比一些动物如何摆动和利用胡须进行感知,其中包括负鼠、海豹和其他一些啮齿类动物。研究发现,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胡须摆动,其摆动频率也大相径庭,比如睡鼠一般仅前后摆动胡须。格兰特博士说:“我们真正想尝试的是挑出不同动物的摆动战略的共同点,以便找出是否所有的爬行者都用相同方法。并且我们依据他们摆动前进的不同经历来探寻出这些动物感官系统的进化过程。”

据悉,研究人员采用红外线灯箱记录下夜行动物的活动情况。利用每秒为500帧的高速摄像机记录下动物借助胡须前进的情况后,研究人员再次以慢动作还原胡须摆动状况。目前,他们已检测出英国9种啮齿类动物前进时借助胡须摆动的情况,其中还包括非啮齿类的水鼩。之后,他们借助相关电脑软件分析出他们摆动时的具体数据以供对比。

格兰特博士称,研究发现,所有啮齿类动物的胡须摆动情况都和老鼠相似,这表明睡鼠家族和其他啮齿类动物拥有相同的祖先。她还补充说,之前对“胡须的研究”很可能是修剪掉胡须再作研究的,没有胡须,睡鼠不能很好地行走,容易跌倒并且不能顺利过沟。


搜狐科学(尚力)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睡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