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科学家利用相机陷阱拍到大犰狳幼崽的身影

巴西科学家利用相机陷阱拍到了大犰狳幼崽的身影

巴西科学家利用相机陷阱拍到了大犰狳幼崽的身影

大犰狳(又叫巨犰狳,学名Priodontes maximus)是一种在镜头前十分害羞的动物。直到最近,来自巴西的科学家才利用相机陷阱拍到了大犰狳幼崽的身影。作为潘塔纳尔大犰狳研究项目和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区域保护的协调人,阿诺德·戴斯比兹(Arnaud Desbiez)在巴西中部的潘塔纳尔地区跋涉了2000公里,终于发现了这种稀有动物的踪迹。

潘塔纳尔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湿地之一。2012年初,科学家通过在这里设置的相机陷阱拍摄到了一只雄性大犰狳,当时它正光顾由一只雌性大犰狳挖掘的洞穴;之后相机拍摄到两只大犰狳共享洞穴的浪漫情景。5个月之后的图片显示,一只大犰狳幼崽正把它那独特的鼻子伸出洞穴。

阿诺德·戴斯比茨说:“纪录大犰狳的出生是非常重要的开始,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神秘物种的生物学和繁殖特征。”

一只成年雌性大犰狳从洞穴中走出

一只成年雌性大犰狳从洞穴中走出

这是一张近期拍摄的图片,一只成年雌性大犰狳从洞穴中走出。这种哺乳动物可以长到1.5米长,重量可达50公斤。大犰狳为夜行性动物,其栖息地复杂多变,从开阔的稀树草原到热带雨林都可能有它们的踪迹,因此很难见到。

直到现在,科学家依然对大犰狳知之甚少。由于种群密度很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犰狳列为易危物种。据IUCN称,栖息地丧失和捕猎活动已经使过去三代的大犰狳数量降低了30%。戴斯比茨说:“我们实际上对大犰狳一无所知,而且有可能在我们对其基本的自然历史和生态角色有所了解之前,它们就已经灭绝了。”

大犰狳最常见的行为莫过于挖掘洞穴

大犰狳最常见的行为莫过于挖掘洞穴

大犰狳最常见的行为莫过于挖掘洞穴。它们拥有巨大的前爪,能够一边挖掘一边轻松地清除泥土。这样的洞穴也成为它们在此地区存在的证据之一。大犰狳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工程师,戴斯比茨说:“我们在巴西潘塔纳尔的研究显示,大犰狳挖掘的洞穴是许多动物——从小型的蜥蜴到体形较大的西猯——的避难所和避热所。”

三位研究人员在2010年进行了对大犰狳的首次长期研究

三位研究人员在2010年进行了对大犰狳的首次长期研究

从左到右分别是加布里埃尔·马索卡托(Gabriel Massocato)、达尼罗·克鲁伊伯(Danilo Kluyber)和阿诺德·戴斯比茨,这三位研究人员在2010年进行了对大犰狳的首次长期研究。通过无线电发射机、相机陷阱、洞穴调查和地图绘制等手段,他们希望能搜集更多有关大犰狳的生态学和生物学信息。

如今他们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到目前为止,研究团队捉住了8只犰狳,绘制了一个合作牧场内所有洞穴的位置图,并在70多个洞穴口前放置了相机陷阱。作为研究项目的兽医,达尼罗·克鲁伊伯说:“在我整个野生动物保护的职业生涯中,没有什么比看到大犰狳幼崽首张图片更令人激动的了。”戴斯比茨补充道:“大犰狳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宣传价值。这一物种具有令人着迷的演化史,展现了独具一格的适应能力,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有趣的角色……而且人们基本上从来没听说过它们。”

潘塔纳尔大犰狳研究项目是一个三方合作项目,合作方包括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巴西的生态研究所和一家私人牧场。该项目的资金来自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动物园,以及其他基金会和保育机构。


新浪环球地理 任天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大犰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