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真的会自杀吗?解开动物迷思的真相

一只挪威旅鼠在挪威Vauldalen的春雪上头大声鸣叫。 Photograph by Nature Picture Library, Alam

一只挪威旅鼠在挪威Vauldalen的春雪上头大声鸣叫。 Photograph by Nature Picture Library, Alam

猫咪(例如图中这只英国短毛猫)的身体天生具有一种机制,能让它们在落地时总是以脚着地。但是专家指出,它们仍然有可能受伤。 Photograph by Stephe

猫咪(例如图中这只英国短毛猫)的身体天生具有一种机制,能让它们在落地时总是以脚着地。但是专家指出,它们仍然有可能受伤。 Photograph by Stephen Dalton, Minden Pictures/Corbis

(蜘蛛网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Liz Langley 编译:向淑容):这次的〈怪异动物问答〉中,我们也调查了鸵鸟是否真的会把头埋进沙中,以及猫咪落下时,是否真的都是以脚着地。

「旅鼠真的有自杀倾向吗?」读者Andrew Orr问了我们这个问题,让我们兴起一个念头:调查广为流传的动物迷思,看看哪些是胡说八道。

首先,旅鼠(一种长得像老鼠、生活在北美洲与欧洲冻原的啮齿类动物)并不会蓄意自杀。

阿拉斯加大学极地博物馆(University of Alaska Museum of the North)的退休生物学者Gordon Jarell说,这个迷思可能源自旅鼠周期性的数量激增情形,不过这是由觅食难易程度等因素所造成的。

《国家地理》杂志曾于1918年报导过,在瑞典和芬兰,春天出现的旅鼠数量激增会迫使它们从山上分散出来,寻找更好的住处。

Jarrell表示,遇到有水的地方时,部分旅鼠会被推挤到水中。它们能游的距离不远,「所以会有大量的旅鼠被冲到岸上。」

他又说,迁徙时避开水祸的旅鼠通常都会在「一般不会看到旅鼠出现的地方」存活并且繁殖几年——和传说中的自我毁灭完全相反。

根据阿拉斯加州渔猎部门(Alask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1958年的迪士尼记录片《白色旷野》(White Wilderness)中假造旅鼠跳水自杀的画面,也让民众更加相信了旅鼠有自杀倾向的虚构传闻。

我们可以教老狗玩新把戏吗

加州大学的兽医师Ta​​mi Pierce说,可以。会有这个问题,大概是因为年纪大的狗可能会罹患关节炎等造成慢性疼痛的疾病,使得它们表现出兴趣缺缺的样子。

够也会随着年纪增长而丧失认知能力,所以Pierce建议饲主在教老狗玩新把戏时,用正面且以报酬为基础的训练方式,这样能协助刺激它们的大脑。

鸵鸟会不会把头埋在沙子里?

马利兰大学鸟类专家Rosalina Angel透过电子邮件指出,这个迷思可能源自鸵鸟用来避开捕食者的一种策略。

如果鸵鸟预料威胁即将来临,它们会趴下来,面朝下地将头部摆在地上,让它们圆圆的深色身体看起来像灌丛,而不是美味的食物。

鸵鸟对透过保护色进行伪装相当拿手:羽毛呈现黑色的雄鸟于晚间孵蛋,而棕灰色的雌鸟由于颜色和沙土相似,所以会在白天时接手。

猫一定是用脚着地吗?

这个说法有几分真实。即使是只有一个月大的小猫咪,通常也都是头上脚下地落地,但是「并非所有的猫咪都以相同的速度发育,也不一定每次都能把动作做对,」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兽医师Natalie Waran透过电子邮件如此说明。

猫咪有一种自我修正机制,是由它们内耳中的一个部分所管理的。 Waran表示,这种机制会让头、颈部和身体转为「适当的落地姿势」。收缩骨干也能帮助吸收落地所造成的冲击。

由美国医疗中心(American Medical Center)首先提出的「高楼症候群」(High rise syndrome),是指猫咪从公寓大楼坠落地面后,存活率高得惊人的现象。然而,根据研究报告,那些坠落的猫咪也会身受重伤。

所以,你的猫咪也许很厉害,但并不是所向无敌。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动物 旅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