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达尔文的本意并非如此”

达尔文绘制的第一幅进化树草图

    11月24日,是达尔文首次提出“演化论”的著作《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纪念日。前一天,中国古动物馆举办特别活动庆祝。在庆祝活动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周忠和说达尔文对中国的影响实际上来自“社会达尔文主义”,而“达尔文的本意并非如此”。

  从7月,工作人员段苒一直忙于“永远的达尔文”巡回展映。段苒是文科生,对达尔文只是久仰大名,刻板印象还停留在中学课本上的“物竞天择”。她承认,自己曾经认为“物竞天择”的内涵就是“弱肉强食”。

  据了解,并不只段苒有这种想法。在巡展的纪录片放映厅外,记者随机询问了5名前来观看达尔文生平纪录片的学生,除了一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大三学生外,其余都略带犹豫地赞同“物竞天择说白了就是弱肉强食”的观点。

  这正是引发周忠和感慨的重要原因。经常在野外和化石打交道的周忠和,从自己的专业角度阐释了他眼中的“物竞天择”:“达尔文的原文是自然选择,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竞争。”

  “自然选择有时候就是碰运气。”在周忠和看来,足够强大的恐龙因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灭绝,相对弱小的哺乳动物才有机会得以逐渐繁盛。

  除此之外,弱肉强食也无法解释生物多样性。在对大巴克兰德草甸的考察中,达尔文发现了142个物种,在达尔文居住的达温庄园附近,白垩油田和堤岸环绕,在那儿,每平方米都生存着超过40个物种。

  达尔文认为,如果每个物种都能发挥其自身特性,那么每平方米就能存活更多生命。一个用于佐证的简单例子是,植物根部的长度不同,它们就能吸收同一块土地下不同深度的营养。

  达尔文震惊于简单生物背后的复杂性。在早期发表的对藤壶的研究报告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我们必须抛弃那些高等动物或低等动物的念头”,因为“那些‘低等动物’往往非常复杂,它们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努力简直令人着迷”。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有关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细节,往往隐匿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背后。《天演论》实际上是严复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借赫胥黎和达尔文之口,宣扬斯宾塞的“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达尔文 周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