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3 个古星珊瑚地方种的系统发生关系

(蜘蛛网)据EurekAlert!确定分类的标准和尺度是古生物分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化石形成过程中生物的软体组织都被破坏,即使有分子化石保存,也仅能获得残缺不全的信息,而且容易受到成岩过程及后期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无法为分类学研究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传统的古生物分类学研究基本基于化石的形态学特征。化石多以硬体骨骼或印痕的方式保存,对于哪种性状具有较重要的分类意义及具有何种程度的分类意义(如科级、属级或种级等),性状的差异是基因表型还是环境表型,抑或是成岩作用造成的形变,这些问题一直是化石分类学探讨的重点和热点。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多取决于过去研究中所形成的标准和研究者自身的经验。因此,对同一类分类群甚或是同一块标本的分类学意见存在分歧的情况屡见不鲜。

分支系统学是近30年来兴起的一种广泛应用到生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定量方法。分支系统学强调共有衍征是寻找生物系统关系的唯一证据,并应用简约法则(principal of parsimony)去揭示同一性状矩阵条件下有多个分支图的可能性。通过相对平等的对待每一种性状,而不是先验的对某一树系有所偏好或一味夸大少数几个性状的重要性,能相对客观地检验分类系统的可靠性,揭示系统发生关系。

《科技导报》2014 年第1 期第15~21 页发表了林巍等的论文“中国的古星珊瑚(Palas⁃traea McCoy,1851)分支系统学研究”,利用分支系统学的方法探讨了中国的13 个古星珊瑚地方种的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得到的支序图表明,过去一些研究者仅基于间壁特征将该属细分的数个属或亚属(AcmoheliophyllumPalaeosmilastraeaParapalaeosmilia)均为多系类群,不宜独立建属,而应为Palastraea(古星珊瑚属)的狭义同异名。支序图还表明,互为姊妹群的Palaeosmilastraea gracilisP. gyorxtungensis 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有多数性状完全一致,且产于同地点同层位,可能应该归为同一种。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珊瑚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