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隆尧唐祖陵考古新发现地下围墙

河北隆尧唐祖陵考古取得最新发现,首次勘出3道地下围墙,再现皇陵特有“礼制”,这在中国唐代皇陵中尚属首次发现,大唐皇室祖籍隆尧之说确凿无疑。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隆尧唐祖陵遗址勘探队领队郭济桥透露,3道围墙在地面以下2米处,呈现方形或长方形,在四个拐角处设角台,夯土痕迹明显,由于历史久远被泥沙淤积。残存围墙有70厘米高,角台处最高达2米多。新发现的3道围墙,确定了莹域面积南北长2030米,东西长2204米,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比原来增加了100多倍。

郭济桥称,在原有保存石像生的基础上,勘探队在莹域内还新发现了为墓主虚拟“皇家生活”的献殿、下宫。“中国古代向来有视死如视生的观念,献殿就是神主(皇帝灵魂)用来上朝的地方。下宫则是模拟神主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皇家会派专人在下宫内模拟给神主穿衣服、进餐等情景。另外,下宫还是管理陵区的“陵署”,有专人值守,并设有兵役保护。”

据介绍,此次勘测基本确定了唐高祖李渊的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的具体位置,陵区东南部确定为陪葬墓分布区。勘探队还对唐祖陵东侧光业寺的山门、塔基、放生池、大殿及配殿进行勘测,获得了该寺的平面布局数据,为研究唐中期寺庙布局提供了数据资料。

郭济桥表示,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大唐帝陵”不存在类似“曹操墓”的争议。唐祖陵内现存的石像生、发现的墓志铭及光业寺现存古建、碑刻等充分证明了其为唐代祖陵的身份,本次勘探结果更为此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此次主要是对唐祖陵的位置、规模等数据进行勘测,从而将其纳入河北省的‘大遗址保护’工程,制定详细的唐祖陵保护规划方案。”

史学界在李唐祖籍的争论上,主要有“陇西李”(即李暠)和“昭庆李”(即李熙、李天赐)二说。直到40多年前,已故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以隆尧唐祖陵和“光业寺碑”碑文为主要依据,参证其他史籍,得出了隆尧唐祖陵所在地即李唐祖籍的结论。


中新社石家庄12月20日电 (记者 牛琳)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考古 唐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