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深海采矿产生的噪音可能会传到数百公里外 影响海洋生物

研究指出深海采矿产生的噪音可能会传到数百公里外 影响海洋生物

太平洋的克利珀顿破裂带(CCZ)海床的海参Amperima sp. 。图片来源:Craig Smith 和 Diva Amon /NOAA

研究指出深海采矿产生的噪音可能会传到数百公里外 影响海洋生物

用于深海采矿的机具,有强大破坏力。照片来源:加拿大mining watch

研究指出深海采矿产生的噪音可能会传到数百公里外 影响海洋生物

来自斐济的维多(Victor)以行动者姿态为太平洋岛国居民发声,拒绝深海采矿企业为海洋生态带来新的威胁。图片来源: Marten van Dijl / Greenpeace绿色和平

研究指出深海采矿产生的噪音可能会传到数百公里外 影响海洋生物

在克利珀顿破裂带(CCZ)海床找到的Relicanthus sp. (刺丝胞动物门的新物种)。图片来源:Craig Smith 和 Diva Amon /NOAA

(蜘蛛网eeook.com报道)据环境资讯中心(姜唯 编译;许祖菱、林大利 审校):太平洋的克利珀顿破裂带(Clarion Clipperton Zone, CCZ)蕴藏丰富金属矿物,17家承包商正在进行深海采矿的评估与探勘程序。在深不见光的海底,海洋生物更仰赖声音与震动进行个体沟通、躲避掠食者。海底采矿的影响格外引发关注。

美国、日本、澳洲跨国团队7月7日发表研究,指出深海采矿产生的噪音可能会传到数百公里外,若17家承包商各一口矿井同时运作,则550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噪音将快速升高,远远超过欧盟标准。

深海物种易受噪音干扰  多矿井同时开采影响更大  
 
拥有探勘许可证的17家承包商正在寻找开采CCZ矿区的机会。该区位于墨西哥和夏威夷之间,约450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又称锰结核,polymetallic nodules),这是一种富含金属矿物的海底岩石凝固物。

来自美国海洋倡议(Oceans Initiative)、日本产业技术总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澳洲科廷大学和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指出,在温和的天气条件下,单一个矿井的噪音可传播500公里。如果每一家矿业公司都在CCZ挖一个矿井,噪音冲击会有多大?科学家评估发现,矿井半径4-6公里内的噪音值可能会超过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所设定的阈值,有影响海洋哺乳动物行为的风险。

研究主要参考现行工业程序如疏浚、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噪音等级作深海采矿的噪音基准。调查结果显示,如果17家承包商各有一个矿井同时运作,则5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的噪音将快速升高,远大于欧盟标准。

研究共同作者之一、夏威夷大学海洋学荣誉教授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mith)表示,「虽然还无法实际研究这些矿区同时作业的情况,但假设他们都在同时间作业,预期将对许多生物产生重大影响。」

深海研究不足  大规模开采后果难料

CCZ区内有许多对噪音敏感的海洋哺乳动物物种,包括濒危的迁徙性须鲸和深潜性齿鲸。我们对深海物种所知仍非常有限,但一般认为,在没有光线的环境下,它们凭借声音和振动来导航移动、进行个体间的沟通与交流、侦测掠食者的踪迹。论文作者认为,水下噪音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

AIST的深海生态学家崔维斯.沃什伯恩(Travis Washburn)说:「深海可能有数百万种尚未被发现的物种,那里发生的事使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存在。」他说,我们尚需深入研究噪音的冲击,以了解并减轻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报告称深海采矿噪音的影响「研究不足且被过度轻忽」。该调查结果可作为国际海床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A)制定采矿法规的重要依据。 ISA是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设立的独立国际性机构。

太平洋岛国诺鲁也有意展开深海采矿,两年前曾引用联合国规定要求ISA在明年7月前完成深海采矿的规定。

政府、企业和环境组织普遍都对深海采矿的研究与治理还未完备时就推动采矿存有疑虑。报告称,在没有严格把关和透明标准的情况下推动深海采矿,「将是一场大规模、不受控制的实验」。

控制可能影响 专家吁采「预警原则」

作者呼吁ISA采用「预警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若要开发,一次只能运作一至两个矿井,直到完全了解噪音的冲击。史密斯表示,「如果我们的模型正确,可能需要重新检讨环境法规,包括CCZ区内允许的采矿作业数量。」

采矿区核准的上限是7万5000平方公里。承包商正在进行核准前的研究测试,比较试采区与没有采矿的控制区间的噪音差异。史密斯说,我们的模型显示,整个7万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处不受噪音影响,「我们可能需要修改法规,让控制区拉到更远处。」

目前仅有少数深海机器有噪音水准的资料,而经过同侪审查的噪音资料更是匮乏。学者们呼吁企业提升资讯透明度,他们在报告中写道:「我们呼吁承包商,应及时提供所有海底采矿设备的声源特征资讯。」

科学家们认为,由于建模所使用的机器是在较浅的水中操作,他们目前的研究发现可能低估了深海的噪音,也没能估计到较重的深海机器所产生的声能、工作船帮浦及其他声源。

根据报告,ISA的任务是保护海洋环境免于海底采矿的「严重损害」,虽然它有提供评估噪音影响的建议方法,但尚未确立什么程度的噪音水准会构成严重损害,以及什么样的噪音水准是无法接受的。

参考资料:《卫报》(2022年7月8日),One deep sea mine could send noise 500km across the ocean – report

本文转载自「环境资讯中心」网站,内容由许多专家学者及民间环团,提供国内外环境教育与环保资讯;主题涵盖全球变迁、温室气体控制、环保生活、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育、能源节约与能源效率、绿建筑等各面向。期许能替没有选票的山林、湿地、海洋、土地发声。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