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长江:逐步脱胎换骨

保护长江:逐步脱胎换骨

保护长江:逐步脱胎换骨

保护长江:逐步脱胎换骨(记者 任以芳 摄)

(蜘蛛网eeook.com)据ETtoday(记者 任以芳):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生态极为丰富,但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下来,长江流域多种珍稀鱼类灭遭绝,水质严重恶化,官方于2017年底实行「长江大保护计划」;2020年1月再实行「十年禁渔令」。整体计划实行五年时间,《东森新媒体ETtoday》实际走访长江宜昌段、西陵峡段、一级支流清江,江面清澈干净,养殖网箱拆除,渔船禁止捕捞、城市排污口也全面整治。当地居民接受记者访问表示,十多年没看见长江变干净,臭味也改善,野生鱼变多,差点绝迹的江豚也陆续出现,「禁鱼令」初步成效。

紧急医治万里长江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流经中国11个省级行政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随着现代经济活动蓬勃发展,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重点湖泊氧化出现蓝藻,长江急需被保护。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8年12月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下令各地立即解决生态污染等环境问题;2020年1月实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以下简称「禁鱼令」),重点水域禁止捕捞,

如今「禁鱼令」实行两年多下来成效如何?《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走访位于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境内西陵夹,全长66公里,滩多水急,是三峡中最长的一段。乘船检视西陵峡段,清澈干净,没有漂浮的垃圾,江面往来只有货船,过去热闹渔船、养殖网箱全消失。

接受访问的老船长告诉记者,自己开观光游艇好几十年,过去江面有货船、渔船、小舢舨,加上沿岸养殖网箱,视觉上十分杂乱。

他说,「自从『禁鱼令』实行后,西陵峡变清爽很多。江面上来往都是货船、观光游艇,江面水质干净很多,几乎回到50多前儿时长江记忆。」

长江「逐步」脱胎换骨

《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走访长江第一支流清江,这里是古代巴人发源地,土家族的母亲河,经流利川、恩施、巴东、长阳、宜都。乘坐仿古游船赏清江峡谷风光,江面水质一样清澈碧绿,清江画廊「三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长阳似画廊」的美景。

来自武汉胡先生第一次来清江画廊,他深刻感受清江两岸风景美如画,江水清澈,水面没有杂物,有种想跳下去游泳冲动。谈到对清江印象,湖北日报媒体人魏萌叶说,「两岸青山对峙,脚下清流潺潺,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清江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6.7%,高于全中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较2016年提高14.4个百分点,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但过去二十多年,当地人眼中的清江并不「清」。居住在长阳的李先生,从小土生土长在清江边,他告诉记者,早期有很多渔民在江边设置养殖网箱,长年下来鱼粪便和鱼饲料破坏水质,变得混浊肮脏。

李先生说,「『禁鱼令』实行最大改变,江水没有特别臭的鱼腥味,水质变的特别清、比较好。」

同样是长阳居民的刘先生受访也说,「清江水越来越清澈,鱼也得到保护。以前鱼类都聚集在中层游动,现在江面上也能看到鱼嬉戏聚集,还原了原始生态。」

长江「十年禁鱼令」利与弊?

长江「禁鱼令」实行两年多确实有显着效果,但政策总是双面刃,「禁鱼令」共计退捕上岸渔船11.1万艘、涉及渔民23.1万人。年轻人支持永续环保概念,但老补了一辈子的鱼老渔民却无法理解,政府为何要禁止捕捞。

不愿具名老渔民告诉记者,「禁鱼令」实行后,很多人面临中老年失业问题。尽管政府以市价收购渔具、渔船等生财工具,安排渔民转型就业,还是有人少数无法适应转型。。

刘先生也介绍,「政府拆除江里养殖网箱,在陆地上建立渔场,之前打捞的渔民去渔场工作。」。记者问,「收入固定吗?」刘先生说,「准确来说肯定比以前好很多,以前鱼网撒下去不见得有鱼上岸,现在渔场工作有固定稳定收入。」

抢救「鱼类基因宝库」-长江

长江老渔民困惑,长江渔获量一直存在,为何要禁?但数据证明,1954年长江捕捞量是45万吨,80年代捕捞量下降到20万吨左右,到了2003年只剩10万吨。

水域鱼类数量大幅减少,水坝阻断洄游和过度捕捞对长江水域生物的繁育造成巨大冲击。今年七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长江女神」白暨豚早在2004年后也无踪迹。

长江10年禁渔计划不只是延续渔民「生计」,挽救生态环境才是关键。长江被誉为「鱼类基因宝库」,全流域共分布有416种鱼类,其中纯淡水鱼类有362种,长江特有鱼类178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淡水鱼原种场。

禁渔10年的时间轴,足以让常规鱼种有2到3个世代的繁殖周期,也能提高渔业资源储量,用法规强制减少人为介入破坏,才能真正保护长江生态。(原标题:10年禁渔令!拆网箱、禁捕捞 挽救「鱼类基因宝库」)

相关:渔民转型上岸卖鱼子酱 「出口转内销」拚百亿产值

(蜘蛛网eeook.com)据ETtoday(记者 任以芳):中国长江于2017年底启动「长江大保护计划」,2020年1月实行「十年禁渔令」,23万渔民被规劝转型就业,江边养殖户也全部搬迁上岸,如今初步执行成效如何?《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走访位于湖北宜昌长阳清江鲟龙鱼生态园,湖北清江鲟龙渔业总经理田永康早期在清江沿岸养人工殖鲟鱼,经历拆除网箱、劝退渔民的过渡期,七年前转移上岸开设鲟鱼场,九成鱼子酱出口欧亚,疫情后「出口转内销」,锁定中国五年内百亿人民币市场商机。

护长江拆「养殖网箱」工程浩大

位于湖北宜昌长江一级支流清江,自古以来水质纯净,20度水温非常适合挑惕生长环境的各类野生鲟鱼。1996年,清江库区百姓为谋生路,大力发展网箱养殖,高峰时期,长阳清江鲟鱼养殖渔业年产值突破6亿元。「清江鱼」一度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近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十分重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生态,中国农业农村部于2015年开始陆续出台《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 (2015- 2030)》《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 (2016-2025)》与《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 (2018—2035)》。并且在大坝边设计「鱼道」。

2016年长阳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境内4860亩网箱、拦网、拾网及865处工作用房和500多艘养殖渔船进行全面清除,养殖网箱彻底离开清江。

湖北清江鲟龙渔业总经理田永康当时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2015年提前转型上岸开渔场。当时他在清江养殖网箱有十万尾人工养殖鲟龙鱼,转移上岸是浩大工程。

田永康受访时回忆,渔场是赶在2018年「长江大保护计划」正式启动前完工,大幅降低急忙搬迁鲟鱼的折损率。「当时把鱼群慢慢放养到陆地上养殖鱼池,增加适应力和降低损耗率。」

养殖鲟龙鱼「严选」生长环境

搬迁上岸后最大好处?田永康说,大自然水温不可控,清江养殖网箱大概5米深是最佳位置,但夏季高温超过26度,网箱深度必须降低,会增加饲养成本和运输费用。

田永康强调,「如今搬迁上岸后,可以避开每年洪水期,大幅降低死亡率,人工养殖水温控制在四季恒温20或22度,适合雄鲟生长。」

从清江搬移上岸养殖,鲟鱼天生就是「皇帝命」,对生长环境极为挑惕,人工养殖耗费心力,不管是水质、水温、鱼饲料几乎是高标准养殖。

湖北清江鲟龙渔业工作人员田旃介绍,「我们对水质调节要求很高,水质是24小时活水养殖,取清江隔河岩水库90米深处,15度低温原水,溶氧是12倍氧,酸碱度最适合鲟鱼生长。」

田旃说,鲟鱼摄食要求很高,我们投喂饲料有蛋白粉、鱼粉、谷物。因为「鱼子」好比人类怀孕需要大量营养,必须补充高能量、高蛋白质。「基本上一年养下来,鲟鱼几乎不生病,死掉的都是意外受伤的。」

鱼子酱「出口转内销」拚百亿产值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不能吃和捕捞。人工养殖的鲟龙鱼多属杂交品种,可以食用、营养价值高又稀有,市面上的鲟龙鱼价格大多是在一斤20到30元(单位:人民币,同下),换算台币上百元,

养殖鲟鱼时间成本比较长,比如西伯利雅鲟「性成熟」需要七年时间,并不是每一只鲟鱼的「鱼子」能做成鱼子酱,严选好的鲟鱼十分关键,必须定期用试管抽取「鱼子」把控品质。

田永康介绍,目前饲养4种鲟龙鱼都是法规人工养殖,有欧洲鳇(稀有)、西伯利亚鲟、达氏鳇鲟以及海博瑞鲟(鲟龙一号)。其中海博瑞是属于杂交鲟,不属于中华鲟保护类,这几种鱼群以「海博瑞鲟」的鱼子酱最受欢迎。

依照中国鱼子酱市场规模,早期都是做出口居多。田永康说,「19年之前主要是90%做出口,主要欧亚一些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其次是中东、东南亚市场,原本要开发开发欧盟市场。」

2020年疫情爆发后,中国许多国际的航班熔断,鱼子酱属于生鲜产品,对温度要求比较高,难以等待外销时间。田永康开始转型国内市场,在宜昌、武汉、上海、深圳都开设销售分公司。

田永康还是很看好高端消费市场,「预估未来5年之后,可能我们的鱼子酱不用出口,真正中国市场打开的话,国内鱼子酱生产企业可能满足未来需求,预估整体行业到达百亿人民币商机。」

「亿年活化石」中华鲟鱼下一步?

今年七月中,国际IUCN官网最新报告,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名录显示,长江特有物种白鲟(Psephurus gladius)已经灭绝,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灭绝,裸腹鲟灭绝。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野生中华鲟品种灭绝,让外界更加重视「鱼类基因宝库」长江的生态修复。中国官方2020年发布的《长江保护法》,第42条列出长江流域江豚、中华鲟在内的15种水生动物,鼓励「建设人工繁育和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十年禁鱼令」配套措施之一。

也有中国专家学者质疑,「禁渔令」对长江淡水鱼类确实有生态保护作用,对于体型巨大的洄游性鱼类(鲟鱼),禁渔只是治标不止本,去除人为捕捞,栖息地的生态保护、过多的水坝阻碍洄游通道都是鲟鱼生存关键。

目前,《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提出「陆-海-陆」接力保种计划,以人工辅助的方式帮助中华鲟完成「淡水-海水-淡水」的洄游过程,终就无法和自然复育相比,实际成效有待评估。

相关:封堵排污口!宜昌整治134家化工厂 5百强之一企业也转型

(蜘蛛网eeook.com)据ETtoday(记者 任以芳):亚洲第一大河长江拥有「鱼类基因宝库」之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下来,工业排放污水成为生态第一杀手。中国官方2021年的3月1日正式实施「长江保护法」。其中宜昌针对全市134家化工企业进行关闭改造搬迁和转产,《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走访中国前500强企业之一的湖北宜昌兴发集团,克服整改阵痛期,从传统无机磷走向有机磷、从磷化工转型非磷化工全面绿色转型,并且首度开放媒体采访检视,长江沿岸改善污染后转型风光。

如何整治「万里长江」沿岸十多个省市长年污染问题?自从中共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习近平从13年起至今花了9年时间深入长江沿线考察调研。并于16年1月5日重庆座谈会,首次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一个总基调和大前提

时隔五年后,中国政府痛定思痛2020年12月26日出台「长江保护法」,并于2021年的3月1日正式实施。法令严格推动也让长江沿岸的企业、工厂面临转型分岔路。

其中身为中国前五百强企业之一的湖北宜昌兴发集团成为外界关注焦点,该企业始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5500亩,现有成员企业14家。过去因环保管理不当,排放的污染物有异味威胁到居民生活,前几年常常被投诉,多次受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关注要求整改。

兴发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首先关拆除距离长江岸线较近的兴瑞公司煤库、第一热电厂、泰盛公司草甘膦膜处理车间等生产装置32套。投资10.7亿元(单位:人民币,同下)整治经费,对全部环保装置爆破拆除,升级扩容改造。同时关闭沿江4个企业排口,把处理后的废水送入市政污水处理厂。

近年环保大改造后,兴发集团目前是中国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并且首次开放台湾媒体采访。《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实际走访位于狭亭园的兴发集团园区,几乎换然一新,排放长江的污水口2017年全部封堵,成为历史标记,江水清澈没有异味和油污,肉眼隐约可见鱼儿游动。

至于「磷产业」污染如何转型升级?工作人员受访时表示,「集团最后摒弃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推动从传统无机磷向有机磷、从磷化工向非磷化工发展的绿色转型,重点发展有机硅新材料、微电子新材料和草甘膦三大产业。」

据了解,长江沿岸主要面临四项污染源,首先是最常见工业污水排放;第二是过量化肥农药被植物吸收与废水进入长江;第三是船舶航行过程中产生的船舶垃圾,生活废水非法排污到长江;第四是矿山开采的固体废弃物乱丢弃造成污染。

记者实际走访位于宜昌「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了解江水整治过程。工作人员解释,「宜昌市拥有产值过千亿的化工产业集群,截止2020年,对全市的134家化工企业进行关闭、改造搬迁和转产,严重影响环境化工装置强制拆除。」

第一拆案件于2017年的9月17 日湖北三星磷酸公司烈窑主体装置拆除,同天宜都市湘西化工公司电视生产设备拆除;首例爆破工程于2018年9月9日,位于猇亭区新锐地热电厂烟囱进行爆破拆除。

搬迁江边的化工厂该何去何从?工作人员说,「宜昌市按照总量控制和集中发展,打造三大工业园区,猇亭工业园、宜都工业园以及芷江工业园。把产业工厂分门别类集中管理,废水回收处理列为基本要件。」

宜昌市执行12项污染治理行动,像是黑臭水体农业污染,长江干线码头整治,河道非法采砂,船舶污染防治以及煤矿等治理。

从17年一系列整治下来,加上2020年1月「禁渔令」,长江宜昌段沿岸出现白鹭鸶,近年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江豚群」也重新回归,民众用肉眼或手机就能捕捉江豚「圆滚滚」身影。如今长江个流域野生鱼群明显增多,成为初步整体生态修复最好证明。

相关:直击!微笑「长江精灵」回来了 宜昌Q版文创新名片

(蜘蛛网eeook.com)据ETtoday(记者 任以芳):中国官方近十年开始重视长江整治工作,陆续出台相关法令规定。其中,2020年1月实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以下简称「禁渔令」),严格禁止重点水域捕捞,挽救不少野生鱼类生态,包括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来自湖北宜昌的生态记录者胡先生也提供《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长江精灵」跳华尔滋的珍贵镜头,江豚的表情仿佛对人类微笑,十分可爱,带您一块来看看。

长达40年时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无法在生态之间取得平衡,被称为「母亲河」的万里长江已经到了生态迫切整治的紧要关头,很多濒危物种消失的时间节点都发生于最近20年间。

湖北宜昌化工厂重镇,长江污染整治被列为重中之重。《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走访宜昌江边沿岸已经看不见过去污染痕迹,所有化工厂退出沿岸,搬进规划的工业区。

宜昌市民李先生接受访问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长江水的味道不好闻,很多废水排入长江造成生态破坏,近两年可以能看见鱼群,还有江豚。」

曾经号称「长江精灵」的江豚主要生活流域在长江中下游,像是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区。过去数十年受到污染影响,江面上来往船只频繁,经常刮伤江豚导致受伤死亡,数量急剧下降,人们几乎很长一段时间不见江豚在长江戏水。

经过近年江河整治,「长江精灵」又回来了!来自宜昌生态记录者胡先生提供《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珍贵画面。2021年4月,他和团队成员在宜昌葛洲坝江段用空拍机纪录江豚,发现两只长江精灵正在快乐游玩戏水。

刚开始是两只江豚追逐嬉闹,其中一只突然在水里站立大力扭动,感觉像是跳华尔滋舞曲,隐约看见江豚招牌「微笑」表情;另一组画面是两只江豚依偎着游泳,像是热恋中的情侣。珍贵画面也让人们难得见到江豚俏皮、活泼一面。

不只胡先生和团队拍下的超可爱的画面,湖北宜昌市渔政部门也在葛洲坝附近陆续纪录江豚踪迹,所有画面曝光后,让宜昌市民和中国生态学家十分振奋,以此证明长江生态复育的初步成果。

胡先生接受《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访问介绍,「过去能看见江豚比较稀罕,宜昌江段也曾发现白鳍豚,但已经灭绝!『十年禁渔令』实行后,民众站在江边可以用肉眼看见江豚,好像成为生活中的一个老朋友。」

他进一步说,每年7月到9月是宜昌江豚活跃期,这两年确实很容易看到江豚,也成为当地网红动物。「过去拍摄江豚要碰运气,现在只要找对位置,虽然不像摄影师拍的那么灵动,用手机也能拍到它在水面探头的身影。」

谈到近期生态复育,胡先生指出,「现在宜昌江边还能看见聚集的野生鱼群,合法钓鱼情况下,曾经有人钓到十斤以上的大鱼,鳞片有一个硬币大小,生态恢复的很迅速。」

胡先生本身喜欢纪录生态也是媒体工作者,看见长江的改变,感性说出自己心情。「小时候我们家捕鱼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河吃河,捕鱼是很常见的,渔业资源多年持续捕捞,也会出现减产过程。『十年禁渔』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有利于鱼群种族繁殖和恢复。」

《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走访宜昌采访,也深度了解当地绿色转型变化。过去宜昌是化工主导的城市,长江沿岸有很多化工企业,宜昌也有磷矿,对于长江或周边水域生态会产生一些影响。

如今在禁渔令和化工转型相配合,宜昌江段重新出现「江豚」,也让民众和企业理解为何要「铁腕」整治。

另一个好消息,今年2022年9月下旬长江江豚科学考察船到宜昌,主要的目的掌握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生境状况,科学分析长江江豚种群变化,长江江豚致危因素和保护措施效果,客观评价长江禁渔效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长江江豚保护计划。

根据中国媒体报导指出,中科院水生所郝玉江博士,石首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龚成副主任带领科研人员和设备在宜昌城区长江段拉网式搜查,发现了一大群江豚,是这次科考最好的发现。

「江豚」的出现也带动宜昌城市新形象,这两年大力发展绿色观光产业以及文创商机,可爱Q版「豚宝」因此诞生了!

《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走访位于宜昌艾肯文创中心,这里的创意来源就是「江豚」宝贝。依照它们独有圆滚滚身形,设计出一系列的文创生活产品和百变公仔,各种可爱的图像,让人少女心大喷发。

负责人陈彦向记者介绍,疫情之前常常去台湾交流,非常欣赏台湾文创艺术工作者匠人精神,从中交流学习了很多。偶然机会接下宜昌城市品牌文创工作,以长江江豚为代表,设计一系列可爱的「豚宝」。

陈彦进一步介绍团队创意发想,通过品牌、生态、艺术文化连结打造「百变江豚」Q版公仔。有古装梳头的屈原豚,研学的好奇臀、推广宜昌饮食的美食豚、城市观光的运动豚、探险豚等等。

团队也结合互联网电商和聊天表情贴图,希望把「豚宝」推广给中国年轻人,透过认识「豚宝」,再进一步了解生态保育的重要性。

陈彦说,「我们主要讲好长江的故事,传递长江的微笑,让世界共享长江的礼物。『豚宝』的原型是长江江豚,也是来自长江的生态代表,生于宜昌的文化萌创,希望成为中国新国潮走向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