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伦敦动物学会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野生动物族群量48年平均下降69%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伦敦动物学会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野生动物族群量48年平均下降69%

每两年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揭露野生动物族群数下降的情况。图表来源:WWF官网截图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伦敦动物学会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野生动物族群量48年平均下降69%

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家公园内的山地大猩猩(学名: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图片来源:Paul Robinson/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伦敦动物学会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野生动物族群量48年平均下降69%

在达尔文岛附近的纳氏鹞鲼(学名:Aetobatus narinari)。图片来源:Daniel Versteeg / WWF

(蜘蛛网eeook.com)据环境信息中心(姜唯 编译 许祖菱、林大利 审校):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伦敦动物学会(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ZSL)13日发布两年一期的《地球生命力报告》(Living Planet Report)。根据这份报告,从海洋到热带雨林,鸟类、鱼类、两生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的数量大幅下降,在1970年至2018年间平均下降了2/3以上。

在森林砍伐、污染、人类过度消费的压力下,不到50年间,野生动物族群量平均下降了69%。两年前,这个数字是68%,四年前是60%。

野生动物锐减中南美最为严重

「地球生命力指数」(The Living Planet Index)以类似股票指数的方式呈现野生动物数量的变化。今年的生命力指数共分析地球上5230种动物、3万2000个族群,比2020年的版本新增了838种动物、1万1011个族群。

《卫报》(The Guardian)报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包括亚马逊地区,野生动物族群量的平均下降幅度最大,48年来下降了94%。非洲以66%的降幅位居第二,其次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降幅为55%。北美洲为20%。欧洲和中亚下降了18%。

这48年间野生动物减少的数量相当于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国的人口总合。不过,阻止地球生命力下降并非不可能,应优先聚焦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亚、澳大利亚东海岸、东非的艾比丁裂谷(Albertine Rift)与坦桑尼亚的东弧山脉(Eastern Arc Mountains)以及亚马逊盆地。

根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报导,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份报告其实低估了现正面临的生物多样性危机,部分原因是两生动物的数量下降非常危急,但在报告数据中未能充分体现。

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German Centre for Integrative Biodiversity Research)保育生物学教授恩里克.皮利拉(Henrique M. Pereira)并没有参与报告研究,他说,年复一年过去,尽管有重大政策在手,仍然无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但至少,我们已经有办法让下降的速度慢一点。

生物多样性下降与气候变迁息息相关

该报告指出,栖息地的流失、过度开发、外来种入侵、污染、气候变迁和疾病,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几个主因。

《卫报》报导,在陆地上,野生动物的移动常因基础建设和农业用地受阻;在水域,河流也因缺水而断流。超过1000公里长的河流中,只有37%的河流还自由流动着。全球仅有10%的陆域保护区是相连的。

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席科学家瑞贝卡.萧(Rebecca Shaw)表示,「野生动物族群数的急剧下降代表着它们的栖地、食物、水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应密切关注这个改变,因为这些也是人类赖以维生的资源。

报告也指出,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和气候变迁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改变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方式、迅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投资于自然保育,透过这些行动来缓解生物多样性与气候这两项危机。

该报告的89位作者呼吁全球领导人在今年12月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上达成积极协议,削减碳排放量,让全球升温控制在摄氏1.5度以下,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本文转载自「环境信息中心」网站,内容由许多专家学者及民间环团,提供国内外环境教育与环保信息;主题涵盖全球变迁、温室气体控制、环保生活、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育、能源节约与能源效率、绿建筑等各面向。期许能替没有选票的山林、湿地、海洋、土地发声。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