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古生物研究成果登《科学》杂志

Maotherium asiaticus sp. Nov.(亚洲毛兽)

    记者今日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获悉,世界权威科学杂志《科学》日前刊登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古哺乳类动物化石标本研究成果,此次研究成果能在《科学》杂志上刊登使河南省的古生物研究工作有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科学》杂志是享有盛誉的世界级高级科普月刊,该刊内容涉及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向公众介绍这些领域最前沿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及这些科技领域对人类未来的商业、文化、伦理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此次研究的化石标本被命名为Maotherium asiaticussp.Nov.(亚洲毛兽),化石保存得非常完整,是2005年省地质博物馆在标本采集征集工作中征集到的、成为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重要的馆藏标本。该哺乳动物的牙齿具有对称排列的齿尖(被称为对称齿兽),主要以昆虫和蠕虫为食,是一种陆生哺乳动物,体长约15厘米,体重约70~80克。最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于该哺乳动物的耳区,根据研究,毛兽的中耳骨骼在一定程度上与现生的哺乳动物相似,但与现生成年哺乳动物不同,其中耳与下颌形成了特殊连接。这种连接也称为骨化的麦氏软骨,与现生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情况,以及与前哺乳动物祖先的原始中耳相似。新化石为哺乳动物耳区结构的演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信息。

    新发现的哺乳动物亚洲毛兽代表了现代哺乳动物如何获得中耳结构的一个过渡情况,也可解释为与其祖先情况逆向的“再次出现”。现代发育生物学研究表明,发育基因和它们的基因链可能引发不寻常的中耳结构,如现代的老鼠“再次出现”麦氏软骨。白垩纪的化石哺乳动物毛兽的中耳形态与具有突变基因的老鼠的突变的中耳形态非常相似。此次研究认为,这种特殊的中耳结构,如骨化的麦氏软骨,实际上是中生代哺乳动物演化中发育基因突变的一个证明。


中新网郑州10月16日电(记者师红垒)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生物 科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