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飞蛾利用恒星进行远距离导航

科学家发现,飞蛾利用恒星进行远距离导航

博贡蛾生活史。来源:《自然》杂志

(蜘蛛网eeook.com)据法新社(Pierre Celier):科学家周三表示,一种澳大利亚蛾每年夏天都会利用恒星导航长达一千公里,这是首次在覆盖遥远距离的无脊椎动物中发现这种天赋。

每年气温开始上升时,博贡蛾都会从该国东海岸的家出发,进行漫长的夜间飞行,前往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凉爽的内陆洞穴避难所。

最近发现,它们可以像指南针一样利用地球磁场,在长达1000公里(620英里)的旅程中保持正轨。

现在,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飞蛾还可以利用恒星和银河系的光线在黑暗中寻找出路。

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合著者Eric Warrant告诉法新社:“这是已知的第一种能够利用恒星实现这一目的的无脊椎动物。”。

另一种已知的利用恒星进行定向的无脊椎动物是蜣螂,但这是在非常短的距离内,Warrant说。

在所有的动物王国中,只有一些鸟类,可能是海豹,当然还有人类可以利用星光进行远距离导航。

博贡蛾长约3厘米,以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棕色一词命名,现在也加入了这个名单。

科学家发现,飞蛾利用恒星进行远距离导航

自然夜空下的博贡蛾导航。来源:《自然》杂志

'飞行模拟器'

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国际研究小组将一些博贡飞蛾放在一个小围栏里,并将不同的夜空地图投影到天花板上。

蛾被拴在一根连接到围栏顶部的杆上,该杆精确地记录了它试图朝哪个方向飞行。

隆德大学的首席研究作者David Dreyer告诉法新社,这个“飞行模拟器”首次证实,博贡蛾实际上可以使用其内部磁罗盘进行导航。

然后,研究人员消除了外壳中地球磁场的影响。

德雷尔说:“令我们惊讶的是,”飞蛾仍然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

当他们将天空旋转180度时,飞蛾改变了飞行方向。

当研究人员投射出奇怪的、不正确的夜空地图时,飞蛾变得不稳定并迷失了方向。

这进一步证实,昆虫不仅可以在天空中导航,而且可以在夜间随着地球自转而改变恒星的相对位置。

神秘事物比比皆是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博贡蛾是如何完成这一壮举的。

德雷尔说,有一种理论认为,它们有时会用磁罗盘“交叉检查”自己的方向。

另一个问题是飞蛾到底在用哪些恒星导航。

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监测了30个与蛾的视觉、协调和导航有关的神经元。

Warrant说,开发非磁性电极系统“花了我一大笔钱,但值得投资”。

当看到银河系的长而明亮的条纹以及船底座星云时,神经元变得特别活跃。

Warrant指出,银河系在南半球比在北半球更亮。

Warrant说:“当你从天空的北部到南部时,条纹的强度会增加”,这可能为飞蛾如何利用它向南导航提供线索。

另一个谜团是,当夏天到来时,飞蛾如何知道何时向南迁徙。

负责监督这一主题进一步研究的权证表示,一种选择是,这些知识只是“父母传授给孩子的东西”。

研究人员认为,在蛾的长期迁徙接近尾声时,它们开始注意到它们正在接近避难所的线索。

权证说,他已经确定了一种从洞穴中散发出来的特定“气味化合物”。

他补充道,这种气味“似乎在旅程的最后充当了导航信标”。

飞蛾度过炎热的夏天后,会回到沿海出生地繁殖,然后死亡。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飞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