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凯门鳄可能捕食了另一种顶级捕食者——巨型“骇鸟”

古代凯门鳄可能捕食了另一种顶级捕食者——巨型“骇鸟”

(a) MT−0200的叠加3D模型和现存黑色凯门鳄(Melanoschus niger UF-Herp-53600)的头骨。两种模型的规模相同,M.niger模型存档于Morphosource(https://doi.org/10.17602/M2/M359353).估计M.niger标本的总长度为4.84米,这里用它来类比中等大小的Purussaurus(头骨或下颌骨不可用)[49]。比例尺为50 mm。(b)叠加模型的细节,显示了UF-Herp-53600的齿与MT-0200上的齿痕之间的紧密匹配。比例尺为50毫米。(c)一只普鲁斯鳄(Purussaurus neivensis)捕食一只骇鸟的艺术表现。(d)一只普鲁斯鳄(Purussaurus neivensis)在一只骇鸟身上觅食的艺术表现。Julian Bayona Becerra的插图。图片来源:生物学快报 (2025)。DOI:10.1098/rsbl.2025.0113

(蜘蛛网eeook.com)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Krystal Kasal):哥伦比亚的拉文塔化石遗址拥有丰富的化石记录,产生了一套特别多样化的脊椎动物化石组合。巨型骇鸟(phorusrhacid)和凯门鳄(一种大型鳄鱼状爬行动物)是中新世中期游荡在该地区的两种顶级捕食者。尽管骇鸟是陆生捕食者,凯门鳄是水生捕食者,但新的证据表明,它们偶尔会相遇,这些相遇对骇鸟来说并不顺利。

发表在《生物学快报》上的一项新研究详细介绍了对一只骇鸟腿骨的分析,发现腿骨上有一组导致该鸟死亡的齿痕。在这一发现之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捕食者曾经相互作用过。然而,研究作者指出,陆地和水生捕食者可能在某些时候相遇。

研究人员写道:“陆生顶端捕食者可能更倾向于在水源附近游荡,尤其是在旱季,因为这些地区可能为陆生捕食者以水生类群为食,或试图捕食其他必须从水源中饮水的类群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景。因此,水生捕食者可以在接近水源时捕食陆生脊椎动物,包括顶端捕食者,这与非洲水生水洞的情况类似。”。

这只骇鸟的骨骼化石被发现有四个明显的齿痕。研究人员使用3D表面扫描和数字建模分析了这些标记,发现它们与一种名为Purussaurus neivensis的凯门鳄物种最为接近,该物种大约在骇鸟存在的同时原产于拉文塔地区。

齿痕没有愈合的迹象,这意味着这只骇鸟在遭遇时死亡。然而,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咬伤可能发生在鸟类死亡后,是一种觅食行为,而不是直接捕食。不管怎样,很明显,这只骇鸟在遭遇后并没有继续生存。

像这样的顶级捕食者遭遇的频率仍然未知,关于这种爬行动物是Purussaurus neivensis还是其他类似物种,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尽管如此,这一发现还是罕见地揭示了史前生态系统和捕食者-猎物动态的复杂世界,表明即使是巨大的恐鸟也可能受到其他捕食者的攻击。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骇鸟 凯门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