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浜遗址发掘取得重大进展

  “草原文明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曾经走在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前列。”11月24日,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王大方处长阐明了对草原文明的认识。

  从内蒙古地区出土的文物和古城遗址,可以清晰地看到草原文明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

  古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内蒙古是亚洲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内蒙古地区就已有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王大方说。

  大窑文化是内蒙古最古老的原始文化,它对于古人类文明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王大方认为,考古工作者在呼和浩特东郊的大窑村,发掘出距今50万年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型石器制作场,规模宏大,石器众多,各种野生动物的化石以及人类使用炊火的遗迹和遗物均有发现。该项考古发现,使内蒙古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得以确定在距今70万年左右,这个时代与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的时代相当。它也表明,内蒙古早期先民曾经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以阴山南麓为依托,开始了长期的生产劳动。

  在经过20多天的紧张作业后,马家浜遗址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玉器残片、人骨痕迹、红烧土块……遥远而神秘的马家浜文化,终于慢慢揭开神秘面纱,显露出其古老的魅力。

  近日,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12个探方中的11个探方已触及文化堆积层。目前,考古队已发现一枚玉器残片、一具人骨骨架与大量的红烧土块。为保障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掘遗址将继续封闭作业,并考虑安置摄像机,记录发掘情况的原始资料。

  早晨,宁静的马家浜遗址雾霭沉沉,结着霜的芦花垂在原野上,遗址发掘区的蓝色大棚隐没在一片浓雾之中。经过多天的封闭作业后,马家浜遗址发掘区终于展露“真颜”。现场除一个还未开掘的探方外,其余11个探方均已触及文化堆积层。近10名考古队员与村民分散在两三个探方内细细地刨着土,不时地将一些红色的泥块放进置于隔梁上的塑料篮子中。

  “这叫红烧土,是古人类住宅倒塌以后堆积而成的。其中有些红烧土上还留有当时建造房屋所用的竹块、木块的痕迹,这都说明当时这一片是生活居住区。”考古队队长芮国耀表示,发掘出来的红烧土可以作为日后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的重要陈列物。

  据了解,红烧土房是先人烧制的最大最硬的一件陶制品,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坚固美观,是古人类最豪华的住宅。

  “这是玉玦,在古代主要用作耳饰和佩饰。虽然这只是一块残片,但它对于研究马家浜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芮国耀从保险箱内拿出一块直径约为3厘米的白色玉玦介绍说,发掘到的这枚白色玉玦材质虽不可知,但它真实记录了马家浜文化时代的生活原貌。“这里是脊椎,这里是脚趾骨。”指着探方内的一些深深浅浅的挖掘痕迹,考古队员对记者说。半隐半现的人骨痕迹在专家的指点下,逐渐显露在平整的文化堆积层上。

  据悉,这些人骨在经过收集整理后,将聘请人类学专家对其年龄与性别进行科学鉴定。

  在发掘现场,除了正在发掘的两三个探方外,另有几个探方内被铺上了白色塑料薄膜。“因为近几天日照较强,为保证文化堆积层内土层存有一定的水分,我们采取了这样的防护措施。”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对文化堆积层的不断发掘,他们将加大安保力度,安置的两道屏障将保留到整个发掘结束。同时,相关部门考虑在发掘现场安置摄像机,对随后的发掘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摄像机的安置将为整个发掘过程保留下一份最真实最原始的宝贵影像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作为以后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的重要陈列物,到时候可以让市民更为直观地看到遗址发掘全过程。”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陈建江表示。


嘉兴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发掘 马家浜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