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食月”等天象记载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日月食的发生,不仅是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在我国古代,更被当成是某种“天意”的象征而被永久地记录下来,这些记载如今具有重要的文献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价值。

    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赵君亮介绍说,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天象记录相当完整,一旦发生重大历史事件,史官往往会把当时出现的重要天象记录下来。

    据专家考证,我国古代对月食的记录很早,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上,就已发现了有关月食的记录,如“庚申,月有食”“旬壬申夕,月有食”;在《诗经·小雅》中也有“彼月而食,则维其常”的月食记录。

    赵君亮指出,如今人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借助计算机就可以对日月食出现的时间、地点和食象等做出长期、准确的预报,甚至可以做到“分毫不差”。

    根据同样的道理,天文学家也可以准确地往回推溯,确认很久以前历史上应该发生过的各次日月食出现的时间、地点和食象。将现代天文学理论推断的结果,与史书上可靠的日月食记录进行比照和分析,就可以推算出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年代,从而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进行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佐证。

    武王伐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武王伐纣之年,正是我国商朝结束、周朝开始之年。确定武王伐纣的时间,能为商周年代提供一个至关重要的定点。中外学者关于武王伐纣的年代,先后出现了44种不同的说法,前后相差有的达一个多世纪。

    在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教授曾利用国际先进的星历表和计算软件,对古籍中与武王伐纣有关的10余项天象记载,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甄别,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武王伐纣年份必须满足7项天象条件。然后根据这7项条件,进行严密的天文学计算和筛选,最终得出了天文学上唯一的最优解,从而成功再现了武王讨伐商纣的“日程表”。

    赵君亮指出,古代记载的日月食记录还可以用来研究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由于地球自转的速率并不是完全均匀的,变化规律相当复杂,其中有一项就是长期变慢。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生长纹的研究,发现了这种变慢的趋势,而古代的日月食记录记载同样也可以用来证实这一点。

    天文学家根据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规律来反推日月食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食象,而反推时所采用的是理论上的均匀时间系统。但历史上记载的日月食事件,取决于地球自转的实际情况,两者之间的差异,便可以用来推证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慢现象。


新华网上海12月31日电(记者 张建松)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科学 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