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标本破例向市民开放
本月底前,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标本破例向市民开放,想目睹专家如何修复恐龙蛋化石,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昨天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省地质博物馆特意组织了这次展览活动。
●复原恐龙蛋是个细致活儿
昨天上午,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修复室内,标本修理师吴红伟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用小刀在一个直径约两米的椭圆形石头上,细心地刮来刮去。一些小朋友跟着家长在室内参观。“知道这石头是什么吗?”省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笑着问一个正在参观的小朋友。“恐龙蛋。”小家伙大声回答。
记者在现场看到,吴红伟面前的石头被放置在一个半圆底座上,上面有24个恐龙蛋,分为12堆,每堆两个。“恐龙是双输卵管动物,一次产两个蛋,所以产生了这种现象。”吴红伟解释,恐龙蛋的大小是不一样的,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蛋直径有61厘米,最小的直径也有35厘米。
除了小刀外,吴师傅的身边还放有小刷子、502胶水等。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对恐龙蛋进行初步复原。
●展览的还有其他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修复室内放着很多木头架,各式各样的骨头化石在架子上摆得满当当。
有些化石已经修复完成贴上了标签,标注有背椎、肠骨、肋骨、颈骨、额骨、耻骨、坐骨、腓骨……其中一块腓骨竟然有碗口粗,工作人员说,这是巨型恐龙的骨头。
除了恐龙,古生物修复室内还有不少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的化石。在一个架子上,记者就看到了大唇犀牛头、象头和鹿头的化石。
还有一些大块的东西,都被石膏包裹着放在架子上。吴红伟说,这是还没有开始修复的化石。“所有刚出土的化石,都需要用石膏包起来,避免在运输途中碰坏”。
●免费展览将持续到本月底
“平时,古生物标本并不对外开放,这次是破例。”省地质博物馆馆长蒲含勇说,展览将一直持续到本月底,主要是配合世界地球日活动,向青少年普及地质知识。
当然,除了在古生物修复室看专家修复古生物化石外,前来参观的市民,还可以欣赏省地质博物馆的其他馆藏。其中有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珍贵的早期哺乳动物和长羽毛恐龙,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大批动植物化石标本。
免费开放时间为周二~周日9:00~16:30(15:30停止入场)。
乘车路线:郑州市民乘26、916、43、K115、47路公交车至黄河东路或农业东路即可。
东方今报 记者 王献军 实习生 冯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