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文物局获悉,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发现”评选结果日前揭晓。同时,这“十二大新发现”,已经作为我省候选文物单位呈报上去,将代表我省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评选活动。

据了解,我省这次评出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发现”分别为:1.临朐北辛文化遗址群;2.“黄河三角洲”盐业遗址群;3.高青陈庄西周遗址;4.莱芜山地大型石墙遗迹;5.琅琊台秦汉大台基;6.青州昭德街古建筑群;7.胶东海草房;8.荣成塔形石墓;9.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及机车厂;10.青岛潮连岛灯塔;11.菏泽古代沉船遗址;12.聊城大运河土闸遗址。

据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继2008年、2009年全省参加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评选活动后,对普查成果进行的一次更为隆重评选活动。这次评选出的“十二大新发现”,除传统文化遗产类型外,还括了“传统民居”、“乡土建筑”、“工业遗产”、“文化线路”等新增文化品类。充分体现了我省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展示了我省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文物保护理念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其中,济南现存的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及济南机车厂,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黄河岸边已经静静伫立了一个多世纪,见证了济南的百年沧桑和时代变迁。黄河铁路大桥是当时英德合修的津浦铁路的第一大工程,也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悬臂梁式铁路大桥。1998年2月到1999年1月28日,泺口黄河大桥全面改造通车,不仅节省了大量资金,也为我国已废弃的数十座特大桥改造利用提供了成功经验。津浦铁路济南机车厂既带有典型的日耳曼风格,又具有早期德国工业建筑特点,是济南城区范围内现存规模完整、保存较好的工业遗产建筑。

另据了解,自2007年,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全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4万处。本次评出的“十二大新发现”,是从全省17市报送的257处候选文物点中,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过专家组初评和终评两次认真评选才评选出来的。

我省第三次文物普查评出“十二大新发现”

1.临朐北辛文化遗址群

文物类型: 古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6100年)

所在地点:山东省临朐县龙岗镇吴家辛兴村西、东上林村东南、张阁店子村北、陈家庄村南

情况简介:新发现的这四处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遗址中,东上林遗址与吴家辛兴遗址的面积均达10万平方米以上;陈家庄遗址与张阁店遗址分别为7.5万平方米和0.8万平方米。北辛文化遗址在临朐为首次发现,四处遗址不但面积大,文化层堆积厚,而且保存的也较为完好,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

2.“黄河三角洲”盐业遗址群

文物类型: 古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商、西周、东周、金、元、清

所在地点:广饶、潍坊市滨海开发区、寿光、昌邑

情况简介:文物专家一致认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业遗址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久,保存状况之完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发现和保护研究,填补了我国盐业考古的空白,必将对世界盐业考古和同类遗产保护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对于研究《管子》等文献所呈现的齐国规模化盐业生产水平、制盐方式等有重要意义。

3.高青陈庄西周遗址

文物类型:古遗址

年代:西周

所在地点:山东淄博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和唐口村之间

情况简介:陈庄西周城址所发现的成果填补了山东周代考古多项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陈庄西周城址是目前山东地区所确认最早的西周城址,属西周早中期。夯土台基可能为祭坛,为山东周代考古的首次发现,在全国也属罕见,为研究周代的祭祀礼仪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城址中发现的两座“甲”字形大墓当为西周时期高规格的贵族墓葬,对解读该城址的地位与属性具有重大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