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其实是一座活火山

火山喷发能不能预报?

许建东首先对记者提问中使用的“预报”一词进行了订正。他说,由于地质活动的复杂性,专业人士一般使用“预测”这个词儿,而不是说“预报”。因为从词义上说,“预报”更像是谈论一个未来确定要发生的事情。

要预测,就需要抓到前兆。

许建东解释说,如果在一些现实发生的火山爆发之前,曾经出现过某些地质现象,后来在另外的地方又出现了类似的地质现象,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出现了火山爆发的前兆。但一般来说,这只是从经验归纳的角度、从统计学的意义上做出的推测。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并不能据此做出肯定的判断。

许建东说,火山预测相比地震预测难度要小很多。我们知道预测有三个要素,即时间、地点、规模。地震预测是三个要素都不知道,而火山预测起码知道一个要素,就是地点。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各种监测台网围绕这个火山口或者岩浆囊进行设置,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是,地震从前兆出现到地震发生,几乎没有多少时间间隔,往往是前兆一出现,地震马上就来了。而火山从前兆出现到真正喷发,规模大的可以持续一年时间左右,规模小的也得提前几个月。

道理也很简单,最浅的岩浆囊距离地面也有十公里左右,在这样长的距离中,岩浆要突破地壳向上喷发是需要很长过程的,而不是像地震的地质断裂可以在瞬间发生。伴随着这个过程,地表上早就会出现各种翻天覆地的现象,比如地震也多了,山体也变形了,气体也冒出来了。

许建东说,对于火山喷发预测来说,难点不在于说它要喷发了却没有前兆,而在于有了前兆它却不喷。因为地下的岩浆囊是不断活动的,它可能会经常向上冒,但常常在冒了一下以后,由于岩浆补给的中断,又回复到了相对平静状态。

比如,去年圣诞节期间的菲律宾马荣火山,就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喷发前兆,连气体都喷出来了,地面上已经警戒到四级状态,人都疏散出来了,但最终结果还是没有喷。

韩国学者的预测为什么不靠谱

这里,我们要来说说前文提到的韩国学者的预测了。

去年10月27日,韩国釜山大学地球科学教育系教授尹成孝和科学教育研究所教授李郑贤发表论文称,长白山天池火山有可能在近期喷发。

他们的理由之一是,最近长白山天池地下2公里至5公里处的火山地震活动增加。

许建东解释说,这其实翻的是老黄历。从2002年到2005年,长白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确实出现明显增加,频率几乎比常年增加了十倍——往常每年观测到的地震数量为一百多次,那三四年间这个数量却达到每年一千多次。通过仪器观测,山体移动也比往年更加明显。此外,地下水中的氦含量明显增加。这个数据的意义在于,地表中氦元素含量原本是很少的,但地幔中含有大量的氦元素,地下水中氦元素的增加,说明地幔中的物质已经涌入上来。这些情况都表明地下岩浆囊的活动很活跃。

但是,许建东解释说,像这样量级的活动只能称做岩浆囊的一次扰动,更形象些说,就是它喘了一口气儿。我们可以拿现实爆发的火山做一个比较。比如不久前喷发的夏威夷火山,它在喷发前,地震的频度达到每月一千多次。虽然两地的地质情况不同,我们不能做简单的类比,但这种量级的差别总是可以说明问题的。

而且,从2005年后,长白山地区的地震频度早已回复到常年水平。

韩国学者的第二个依据是,天池周围外轮山上的部分岩壁出现龟裂、坍塌等明显的喷发前兆。

许建东说,韩国人并不了解,当地山体的龟裂、坍塌其实是一种常见现象,每年都会出现,当地的栈道也常常因此封闭,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对此都不奇怪。

韩国学者的第三个依据是,当地一块区域有几十棵树,突然枯死了。许建东解释说,这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当地有人提出,这是由病虫害造成的;还有一种可能,那个地方本来就是地质活动活跃的区域,有很多温泉存在,一块区域中从地下冒出一股对植物有害的气体或流体,造成那一小片树木枯死,也是很有可能的。这种现象其实在各地都有发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