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台湾文化之源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曾孕育出河洛、荆楚、湖湘、吴越和闽粤等多种古代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主要来源于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北宋以后,随着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地入侵中原,致使各种民族文化在中原地区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目前涵盖多种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生动写照,它在一定的地域和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人走到哪里,文化就被带到哪里,并在哪里传播发展。因此,地理环境和人文关系便成为文化孕育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主要决定因素。文化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但决不会轻易消失,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从地理位置上看,犹如祖国母亲的孩子,与祖国大陆相依相偎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先民开垦拓荒的土地,休养生息的家园。尽管近千年来曾多次遭受外来文化的侵扰,但台湾与大陆之间历史文化的血脉相连,依然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对台湾文化的追根溯源,会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台湾文化的源头在闽粤,在河洛,在辽阔的华夏大地。我国古代史籍中,战国和秦始皇时代称台湾为“岛夷”、“瀛洲”,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台湾为“东鲲”、“夷洲”,唐宋以后称“流求”、“澎湖”,明万历年间才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地质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距今1~3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晚期,东海海面比现在低,在寒冷的冰川时期,台湾和大陆就连在一起。那时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条大河,这是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台湾岛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并与福建省相连接。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沧海桑田的变化,相联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便成为海岛。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还证明,台湾的基岩地质成分主要是酸性火成岩,其岩体地质成分与对应的大陆板块上福建、浙江两省相同,说明台湾和大陆原来是同一个板块。由于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最近处仅130公里,有的地质学家形象地把台湾比喻为漂浮在海上的“福建”。这样的古地理环境,为古人类族群由大陆向台湾迁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历史文物。通过这些历史文物可以证明,祖国大陆的文化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

史前旧石器时代的台湾早期原居民,主要为来自祖国大陆的蒙古人后裔和来自菲律宾群岛的马来人后裔。然而这些台湾早期原居民彼此间很少联系,他们的文化并未得到充分发育,也不可能形成统一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其文化至今仍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

中原文化进入台湾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国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一年之后,他们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带回来的台湾居民,介绍了许多台湾的情况。几十年后,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写下了《临海水土志》(见《太平御览》第780卷)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较为完整记载台湾情况的历史文献,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这便是我国古代中原文化进入台湾的开始。之后随着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贸易往来日渐频繁,由大陆迁入台湾的大陆移民也在不断地增加。目前,在台湾2300万人口中除几十万原居民外,其余都是从大陆迁入台湾的大陆移民。这些大陆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的闽粤文化地区,其文化历史渊源可追溯到黄河流域的河洛文化,它们同属于中原文化的范畴。


人民政协报 作者简介:李砚琴,河南洛阳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化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台湾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