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科技支撑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22日在张家港举行的“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学术研讨会”研究成果发布时强调,通过科技支撑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被国家列入“十二五”重点科研项目。由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江苏张家港市共同举办的“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学术研讨会”公布中科院遥感所、硅酸盐研究所、高能物理所、黄土与环境研究所和植物所专家已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

王巍介绍,为保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期)的顺利实施,科技部与国家文物局、社科院多次召开会议,并在科技部设立专门机构协调工程进展。

“目前正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考古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加强利用遥感技术、GIS和VR技术手段对考古信息进行收集、辨析与解读的有效办法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说。

有专家指出,科技支撑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自有知识产权平台已搭建运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运用新技术开始对考古遗址墓葬数据分类后建立逻辑关系。

中科院遥感所研究员聂跃平介绍说:“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系统应用遥感技术研究重点区域古遗址的波普特性、几何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复原古环境识别古遗址的空间布局、遗址遥感预测、考古资源空间分布提供科学支撑,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遥感考古影像库与遥感考古理论体系和技术规范。”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人许宏研究员说:“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科研项目,已收集到大量都邑性卫星影像、航拍照片,初步完成遥感信息数据库和网络研究平台进入与科技相结合研究阶段。”他介绍,遗址研究进程明显加快。

与会人类学研究专家赵春燕介绍:“应用对二里头遗址和墓葬出土的人骨进行体质特征、种属特征、病理现象以及营养状况进行锶同位素科学观察和测量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判断二里头文化时期古人类迁移的比例高达38.9%,高于2010年北京35.9%的迁移比例。”


新华网南京5月22日电(记者汪永基)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科技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