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

黄河岸边隐藏黑石 文管所长山间探秘

1980年,一个认识“黑石”并同样认识“锄头”的中年男子来到西村。

他已经在这片土地寻索良久,依照多年的考古工作经验,他觉得根据历史记载与传说,侍水而居、傍依黄河、黄土厚积,若干因素的汇集,使这里符合人类聚居的要素,在这里,说不定能发现古人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

这个中年人名叫阎金铸,是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事实上,他的搜寻已持续多年,曾在吉县附近一些地方发现过许多重要的文物古迹。

一天傍晚,搜寻了一天而饥饿劳累的他来到西村,打算讨口水喝,进村之后,无意间跟一个端着饭碗蹲在村口的老汉说起自己的意图。

老汉哈哈一笑说:“你到这地方找什么文物古迹,我们这连个路都没有,谁会住到这儿、埋到这里?还哪来的墓葬,要是有那玩意,我们村不早就发财啦!”

疲累的阎金铸有些失望,他研究文物多年,很多墓葬的发现,他直接就是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口里得出线索。老汉说“没啥”,他就想喝了水,赶紧趁天亮下山回去。

走进一户人家,阎金铸仍不死心,喝水时又问起村民。

一位老者说:“我们这儿的确没发现过什么,倒是下雨时,对面柿子滩冲垮了一道,留下一些小石头,黑不溜秋的,除了上山放羊时忘了带火,敲两块点个旱烟,没啥用处。”

阎金铸心里一紧,但随即想到,山上石头多得是,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只是这里居然还有能打火的燧石,令他多少有些疑惑。

不经意间,他问村民:“还不就是山上崩下来的石头?”

一个老汉想了一会儿说:“附近山上石头不是这个颜色,而且这些黑石头大小模样都差不多,棱角都挺分明。”

疑惑不已的阎金铸当晚就在高楼河村借了孔窑洞住下来,晚上,他一家接一家问石头的事,老年人都说有印象,就在离村三四里远的柿子滩上。

最后,他说想去柿子滩看看,一个村民答应带他去发现“黑石头”的山梁走上一圈。

整个晚上,阎金铸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村民说这些石头样貌大小都差不多,根据自己的考古常识判断,还真想不出,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二天清晨,一夜几乎没睡的阎金铸忙不迭叫起那个村民,两人一起爬上对面柿子滩。一路上,他不停地想:等待他的黑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两人半走半爬,半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柿子滩。

村民指着前面说:“呶,就是这了,以前少,现在水越冲,口子越大,小石头越来越多……”

可他回头一看,身边的阎金铸早已惊呆了。

阎金铸已经听不到陪同他来的村民在说什么,一步步走上前去,弯腰想捡起散落满地的黑石,但一路爬坡,加上震惊,腿脚竟然不听使唤。

他干脆蹲下来,触摸了一下手边的石头,那黑石跟他小手指差不多大小。清晨太阳刚照在山梁上,石头上还泛着露水的湿气,石头上有很多细碎的敲痕,一侧边缘光滑平利,周围几块都是如此。

凭着多年经验,他当下判断:这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石头!

这些石头究竟从哪里来?又有什么用途呢?

那村民见他认真琢磨起石头,自己干脆坐在河滩上,拿出旱烟,顺手捡了两块石头,放在一块儿敲了两下,黑石迸射火星,溅到烟锅里,烟草香气立刻溢了出来。

突然间,阎金铸心头一震,自己搞了一辈子文物研究,难道说,自己等待许久的重大发现就要来了?

他记得,单位资料室里有一套人类遗迹研究的书籍,上面好像说到石头。

阎金铸难耐心中的激动,顺着散满黑石的山梁跌跌撞撞走了一段,捡了些大大小小的黑石,拉起那村民就往村里冲。

经过几天的颠簸,阎金铸终于回到县城,他迫不及待地翻出那些人类遗迹研究资料看了起来,里面有人类学专家在山西下川、丁村、河北泥河湾等地发现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记载。

最后,他终于发现一幅插图,上面绘制的石器模型与他手中已经握出汗的黑石形状相似,只是资料中记载的石器更加光滑。

阎金铸狂跳的心碰撞得更加厉害:自己手中的这些石头,究竟是不是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制工具呢?

通过反复比照,他和同事们最终粗定:这些石头,绝非天然所致,从敲打痕迹来看,石头肯定有着一些特殊用途。

怎么办?作为所长的阎金铸与大伙商量后,决定请示上级单位对这个重要的地点进行保护和发掘。由于发现黑石的区域周遭全是柿子树,他们便把上报材料命名为“柿子滩发现”!

等待,漫长的等待……

那个年代的中国,阴云雾气刚散,很多文物现场急需考证和发掘。

吉县文管所的上报,省考古所和临汾文物局都很重视,派来了专家跋山涉水到柿子滩作进一步考察,并于当年进行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发表了研究报告,迅速制定出保护规划。在当时的研究水平下,考古工作者做了大量细致而卓越的工作。

阎金铸在柿子滩遗址考证阶段也做了许多工作,他把这些不值钱的石头视为至宝,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为此遭受了不少冷嘲热讽。作为柿子滩遗址真正的守护者,阎金铸心里最清楚黑石现场亟待保护的现状。

他想起柿子滩上俯拾皆是的人工石制品,加上自己也曾经多次去当地调查,很多人已经知道此事,村民甚至问过他,这些石头值不值钱……

阎金铸决定,要尽可能将现场保护起来,为后来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创造条件。

加班加点,他亲自督工,三间石屋在发现黑石的山梁附近建造起来,他又从村里雇了一个村民住进去,随时看护黑石现场。

只是,没有人想到,这一等,就是很多年!

这些黑石,它们究竟是什么?它们存在了多少年?它们的主人是谁呢?

在清水河畔的柿子滩遗址,被发掘出来的黑石以及动物化石,一件件暴露在阳光下。阳光于它们而言,是久违了。它们在数米深的黄土里等待了不知多少年,只等诉说一个悠远而苍凉的故事。

太久了,太久了,石头揉开惺忪的双眼,惊惧地看着周围的荒山,迟疑着开了口。

一万年前,周围好像不是这个样子,草很丰茂,凶猛的野兽满地奔跑,柿子滩人打猎归来,在驻留地肢解猎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