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提出一种微引力透镜技术来寻找类地行星

来自奥克兰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来寻找类地行星,预计我们将发现1000亿颗与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这项新技术被称为微引力透镜技术,目前科学家在日本与新西兰合作的约翰山天文台使用该技术进行观测,奥克兰大学的菲尔•约克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他认为这项工作需要将微引力透镜观测数据与NASA的开普勒望远镜数据相结合,配合凌日法可以发现更多的类地行星,科学家估计银河系中就存在大约170亿颗这样的行星。

当然,这些行星中大部分的表面温度都比地球高,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适宜人类居住的表面环境,如果它们围绕的是一颗红矮星,稳定的辐射环境可为宇宙生命提供非常长时间的发展期。科学家将开普勒探测器的数据与微引力透镜观测相结合,我们就可以发现更多红矮星周围的系外行星。早在1995年,日内瓦大学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主序星周围公转的系外行星,由于系外行星对于恒星而言非常小,并不发光,因此探测系外行星主要通过间接的方法。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主要使用凌日法发现系外行星,观测恒星盘面的微小亮度变化发现行星的踪迹。

科学家改进微引力透镜技术,未来发现的类地行星数量或高达1000亿颗,银河系中拥有170亿颗类地行星

科学家改进微引力透镜技术,未来发现的类地行星数量或高达1000亿颗,银河系中拥有170亿颗类地行星

而微引力透镜的原理是基于爱因斯坦在1936年预测的“光线扭曲”效应,当遥远恒星光线从系外行星附近通过时会受到行星引力场的干扰,这时我们就可以察觉到系外行星的存在。微引力透镜已经被用于探测类海王星和类木行星这样的天体,约克博士和他的同事在这基础上提出的新微引力透镜技术可以探测到类地行星级天体引力场导致的光线偏转。目前,加那利群岛天文观测站、位于智利高原的1.3米径的望远镜,还有位于塔斯马尼亚的天文台都将开展微引力透镜的观测任务,预计未来将发现更多的类地行星。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类地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