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证据表明现生北极狐500万年前起源于青藏高原

上新世札达盆地生态景观复原(Julie Selan绘)

上新世札达盆地生态景观复原(Julie Selan绘)

北极狐的起源与扩散(王晓鸣供图)

北极狐的起源与扩散(王晓鸣供图)

西藏札达盆地的邱氏狐化石(王晓鸣供图)

西藏札达盆地的邱氏狐化石(王晓鸣供图)

(蜘蛛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14年6月11日,英国《皇家学会报告B:生物科学》(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在线刊发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晓鸣客座研究员和李强副研究员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完成的题为“从第三极迁向北极:现生北极狐的喜马拉雅起源”(From ‘third pole’ to north pole: a Himalayan origin for the arctic fox)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由曾志杰博士(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Gary Takeuchi(美国洛杉矶沥青湖博物馆)和颉光普研究员(甘肃省博物馆)合作完成。

由于青藏高原拥有在北极和南极圈之外地球上最大面积的冻土和冰川,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不但享有“世界屋脊”的美誉,同时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生活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带的哺乳动物与南北极动物同样拥有适应低温的厚重皮毛,而且其中的食肉类也较其他地区具有更强的猎食性。在札达古动物群被报道之前,一般学者认为现生的北极圈哺乳动物起源于广袤的全北区(Holarctic,即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但是王晓鸣、邓涛、李强和曾志杰等人组成的青藏科考团队,历经15年的野外考察和研究,揭秘了上新世青藏高原的冰期动物面貌,并揭示了这些动物与北极动物群的亲缘关系。

2011年,青藏高原科研团队在美国《科学》期刊发表了西藏披毛犀化石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更新世冰期部分大哺乳动物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走出西藏”假说。在最新发表的论文里,王晓鸣等人给这个假说提供了更多证据,他们记述了来自札达盆地上新世500-300万年前沉积中、以邱铸鼎先生命名的一犬科新种:邱氏狐(Vulpes qiuzhudingi)。邱氏狐的下裂齿与现生北极狐同样有发育的切割功能,和其他杂食性更高的现生狐狸种类不同。另外,邱氏狐的体型较北极狐大,通过降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率来减少热量的流失,更适应于寒冷气候。

邱氏狐的发现表明,青藏高原的化石群不仅包含披毛犀、岩羊、牦牛、藏羚羊,以及雪豹的亲缘种,还有距喜马拉雅2000多公里以外的北极圈动物的代表——北极狐的早期类型。这一发现证明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但对于全球气候有着重大影响,高原上的古动物群也和现生动物的全球地理分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项目资助。

相关报道

(蜘蛛网报道)据中新网(孙自法):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化石证据的研究表明,北极狐500万年前起源于青藏高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2日发布信息说,由该所王晓鸣客座研究员、李强副研究员领衔,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洛杉矶沥青湖博物馆和甘肃省博物馆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合作完成的“从第三极迁向北极:现生北极狐的喜马拉雅起源”研究论文,已获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报告B:生物科学》在线刊发。

美国《科学》期刊2011年发表西藏披毛犀化石研究成果,并提出更新世冰期部分大哺乳动物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走出西藏”假说。在最新发表“从第三极迁向北极:现生北极狐的喜马拉雅起源”研究论文里,科研人员给这个假说提供出更多证据:他们记述了来自札达盆地上新世500万-300万年前沉积中、以邱铸鼎先生命名的一犬科新种“邱氏狐”。邱氏狐的下裂齿与现生北极狐同样有发育的切割功能,和其他杂食性更高的现生狐狸种类不同。另外,邱氏狐的体型较北极狐大,通过降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率来减少热量的流失,更适应于寒冷气候。

专家称,邱氏狐的发现表明,青藏高原的化石群不仅包含披毛犀、岩羊、牦牛、藏羚羊,以及雪豹的亲缘种,还有距喜马拉雅2000多公里以外的北极圈动物的代表——北极狐的早期类型。这一发现证明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但对于全球气候有着重大影响,高原上的古动物群也和现生动物的全球地理分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拥有在北极和南极圈之外地球上最大面积的冻土和冰川,生活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带的哺乳动物与南北极动物同样拥有适应低温的厚重皮毛,而且其中的食肉类动物也较其他地区具有更强的猎食性。

科研人员介绍说,在札达古动物群被报道之前,一般学者认为现生的北极圈哺乳动物起源于广袤的全北区(即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王晓鸣、李强等组成的青藏科考团队,历经15年野外考察研究,则揭秘了上新世青藏高原的冰期动物面貌,并揭示出这些动物与北极动物群的亲缘关系。

相关报道

(蜘蛛网报道)据凤凰科技(编译/严炎刘星):科学日报报道,在过去的250万年间,地球经历了长达千年、寒冷和温暖相互交替的周期,也被统称为冰河时期。在寒冷的时期,大陆规模的冰原覆盖了北半球的广阔地面。随着气候逐渐变暖,这些巨大的冰川逐渐消退,留下类似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山谷和其它宏伟的地质特征。这些冰原的前进和消退还对很多动物的进化和地理分布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包括那些目前仍生活在南极区域的动物。

这项发表在期刊《皇家学会学报B辑:生物科学》的最新研究鉴别了一种在喜马拉雅山脉新发现的300至500万年历史的藏狐Vulpes qiuzhudingi,它很可能是现代北极狐(Vulpes lagopus)的祖先。这一发现或支持这一观点,也即现代北极地区动物的进化可能与首批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寒冷环境的祖先存在密切的联系。

文章首席作者、美国加州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王晓鸣(Xiaoming Wang)带领的科学家小组,包括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于2010年在西藏南部札达盆地发现了化石样本。这项研究的其它合作作者还包括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曾志杰博士(Zhijie Jack Tseng)、中国科学院的李强(Qiang Li)、洛杉矶考古景区拉布瑞亚焦油坑(La Brea Tar Pits)佩吉博物馆的竹内加里(Gary T. Takeuchi)和中国甘肃省博物馆地谢光普(Guangpu Xie)。

除了北极狐,研究小组还发现了已经灭绝的披毛犀、三趾马、岩羊(Tibetan bharal)、藏羚羊、雪豹、獾和其它23个哺乳动物物种。

适应寒冷的更新世动物的起源往往被认为在北极冻原或者其它寒冷的草原。但研究小组的新发现则暗示了另一种可能的情景,也就是作者们所谓的“西藏以外”假说。这一理论认为某些冰河世纪的巨型动物(主要是生活在北美的长毛象、剑齿虎和巨型树懒等)利用古代西藏作为“训练基地”以发展适应性,使得它们能够应付寒冷恶劣的环境条件。这些西藏祖先因此在冰河世纪(大约260万至1万年前)提前适应了寒冷的环境。

据王表示,西藏是进行古生物学野外工作的良好地点,虽然环境恶劣非常折磨人。在西藏度过的15个夏季加上运气的眷顾,王的研究小组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些探险包括前往拉萨进行一周的旅行,以及驱车前往遥远的札达盆地并进行为期四天的“夹心蛋糕”沉积物调查。

在海拔4267米的高处,呼吸都变得异常困难,帐篷里的水隔夜就结冰了,每天早晨小组成员都要解散分头寻找化石。王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能够熟练的找到古代湖泊边缘,也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巨型动物常被发现的地点。“(这里)存在很多挑战,但从古生物学角度来说,这是未被开发的环境,我们正在努力重新书写地球近代地质历史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北极狐 化石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