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维京人在格陵兰岛上居住的主要财富来源于海象牙而非农业生产

古代维京人在格陵兰岛上居住的主要财富来源于海象牙而非农业生产

古代维京人在格陵兰岛上居住的主要财富来源于海象牙而非农业生产(蜘蛛网配图)

(蜘蛛网报道)据中国社会科学报(王晓真/编译):一项新的考古学研究发现,古代维京人在格陵兰岛上居住的主要财富来源于捕杀海象获取海象牙来供给欧洲市场,而非农业生产。

985年左右,维京探险家“红胡子埃里克”(Erik the Red)与他的家人定居在一座尚未开发的岛屿上,并将其命名为格陵兰岛(Greenland),寓意为绿色的土地,即肥沃的农田,希望借此吸引其他的维京人。然而,考古学家近期发现,将这座岛屿命名为海象岛(Walrus land)或许更贴切。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埃里克目的达成了,尽管格陵兰岛上农作物生长季节很短,很难牧养牲畜,仍然有一批维京人涌向格陵兰岛开垦农田。然而,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教授托马斯·麦戈文(Thomas McGovern)与他的同事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即维京人定居格陵兰岛事实上是为了给欧洲市场供应皮草、兽皮、海象牙等奢侈商品。他们的研究显示,捕杀海象是这些选择在欧洲文化边缘生活的维京人繁荣兴盛的主要来源,而并非农业。

在埃里克西行后的数个世纪中,象牙制品的数量在中世纪欧洲激增。中世纪的象牙贸易利润极大,但获取象牙相当不容易。有资料描述,维京捕猎者乘坐一艘六桨划艇历经15天的航行,从最近的定居点前往迪斯科湾(Disko Bay,位于格陵兰岛西海岸)的海象领地,捕猎完成后返航,船上最多要装载160颗海象头。据一份1327年的资料记载,520枚海象牙便足够格陵兰岛向其统治者挪威国王支付6年的赋税。

麦戈文表示,在维京人海象牙贸易兴盛的数年间,欧洲经济主要依靠奢侈商品。但到了中世纪中期(约1200—1400年),情况逐渐发生变化。欧洲经济开始更多地转向依靠销售羊毛、鱼类等散装货物获利的现代经济。而格陵兰岛上的居民仍陷在旧式的经济之中,象牙制品在欧洲市场不复流行,人们造访格陵兰岛的动机消失。

14世纪欧洲对格陵兰岛象牙制品需求数量下滑,而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挪威的爆发进一步冲击了格陵兰岛与欧洲的经济联系,只有少数人还能长途跋涉前往格陵兰岛。1350年左右,距离迪斯科湾最近的维京人定居点被遗弃。到15世纪中期,欧洲人又遗弃了格陵兰岛的其他地区。尽管埃里克以“肥沃的农田”的名义迷惑了大家,但格陵兰岛从来就不适合农业发展。随着欧洲经济的转型,格陵兰岛上捕猎海象的维京人也逐渐“失宠”。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格陵兰岛 海象 维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