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松将上演舞台剧《与龙同行》

  你或许看过BBC古生物纪录片三部曲中最著名的《与龙同行》,惊叹于梁龙脖子底下震颤的肉垂;你或许知道,BBC还授权制作过一部“与龙同行”舞台剧,叹息不能适逢其盛。机会来了,如今《与龙同行》终于“行”到了北京!9月29日,这场在海外声誉颇佳的科学主题秀将在五棵松体育馆上演。

  小暴龙来到天文馆

  7月30日下午1点15分,北京天文馆B馆入口外。一群小朋友高喊“恐龙出来!恐龙出来!”刚开始的时候,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可突然间,人群就发出一片喧哗声,人们纷纷散开寻找新的观看位置:它们的头顶上,突然冒出了一头幼年暴龙的上半身。它明显是“活的”,身体一起一伏,缓缓前进,脑袋摆来摆去。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是大型舞台演出《与龙同行》的预热活动,可能会真的以为恐龙又复活了呢。

  等小暴龙从门口走出来,可以看到“它”其实是一个穿着皮套的演员。不过,这个皮套绝不像特摄影片(比如奥特曼系列)中的怪兽服那么拙劣。演员的脚和恐龙的脚套在一起。演员跑动时,恐龙的腿会产生和真实的恐龙非常类似的弯曲和动作。而演员的腿是整个皮套里唯一露出来的人体部位,恐龙其他部位的动作都由机械装置控制,它可以摆头、张嘴、眨眼。这个东西让人生出一种“分裂感”式的体验,一方面感叹它机械的奇巧,另一方面又觉得它就是真的恐龙,会在它突然朝自己张开血盆大口的时候向后跑,撞到后面的人。

  恐龙招人喜欢,关于它们的大众文化产品层出不穷,不过能把模型制作到这个水平的却不多见。对恐龙感兴趣的人会知道BBC播出的科学纪录片《与龙同行》。这部制作于1999年的作品结合了精美的电脑特效和严肃的科学知识,在当时引起轰动,即使到现在看也并不过时。《与龙同行》舞台演出正是得到了BBC正式授权的舞台改编版,由“the creature production company”负责制作,演出中所有的恐龙都是按照真实恐龙的大小制作的,可以说是《与龙同行》走出电视,以真正的实体姿态走到观众的面前。

  大腕龙更加精彩

  从小暴龙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与龙同行》舞台版的“演员”水平不低,但从制作方提供的资料可以得知,他们还有很多巨大的家伙没有展示呢。资料显示,演出中所使用的最大模型是腕龙,有10.8米高,16.8米长;大型的牛角龙有3.9米高,长9米,使用了130米的液压管,291平方米的布料,130立方米的泡沫塑料,53加仑(约200升)油漆,驱动它需要7千瓦的电力。每只大型恐龙重量约1.6吨,以6排单排轮移动。

  恐龙长轮子?没错,恐龙确实没有演化出这玩意儿。《与龙同行》舞台演出中的机械恐龙要使用有轮子的小车让恐龙可以稳定移动,而恐龙的四条腿在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协调下交替运动,就像真的恐龙在行走一样。同时,它的身体也会随着四肢的运动起伏。可以说,比起皮套小恐龙,这些装在小车上的大恐龙更好地运用了“障眼法”,更让人产生“恐龙复生”的幻觉。在这些大恐龙身体里,主创人员用了一种名叫“肌肉袋”(Muscle Bag)的系统,它以有弹性的网状纤维制成,里面填满聚苯乙烯球,分布在全身的移动点。这些肌肉袋会随着恐龙的运动而伸展收缩,就像鲜活的身体一样。

  这台演出共有20个恐龙“演员”,操作一只“小车”恐龙需要3个工作人员,1人驾驶,2人操作玩偶,一个控制头和尾巴的大动作,一个负责细微动作,比如嘴巴、眼睛的动作,巡演团共有65个人。出场的恐龙包括板龙、剑龙、异特龙、腕龙、甲龙、暴龙、流连龙等,还有不属于恐龙的会飞爬行动物翼龙。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舞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