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系统性水下考古第一人——台湾“中研院”院士臧振华

台湾系统性水下考古第一人——台湾“中研院”院士臧振华

台湾系统性水下考古第一人——台湾“中研院”院士臧振华

考古潜水人员探测沉船基地,图为去年发现绿岛一号作业。

考古潜水人员探测沉船基地,图为去年发现绿岛一号作业。

(蜘蛛网报道)据台湾《联合报》:不少人类文明秘宝沉埋海中,却无人知。半世纪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继陆上考古后,积极发展水下考古,让这片沉默的历史发声,台湾则迟至近20年才有作为。台湾“中研院”去年新科院士臧振华是台湾系统性水下考古第一人。

开创台湾水下考古,臧振华回想,或许跟他一甲子前随父母从大陆渡海来台有关:幼时经历颠簸海路,他上船从不晕,“我的人生旅程,可能那时就铺下。”臧振华研究考古逾40年,长年呼吁当局注重水下考古却罕获回应,直到9年前才受“文建会”委托调查水下遗产。

他率队到澎湖、台南安平、东沙环礁、绿岛,至今发现78艘宋代、清代、二战时期的沉船,包括清代中晚期航行两岸的货船、1892年满载板球选手不幸沉没的英国蒸汽船,还有大陆首批建造的西式船、1895年甲午战争时沉没的广丙舰等,犹如打开贸易史、迁移史、航海史、战争史的钥匙。

水下考古复杂度远超过陆上,臧振华说,茫茫大海要找历史宝物,考古人员须同时透过海难纪录及海军档案等历史文献、访谈渔民与船老大并研究其航海记事簿、调查暗礁多的自然环境等,才能经由地理信息系统交叉筛选出沉船“敏感区”。

臧振华说,沉船处往往是天然鱼礁,犹如渔民“海里的电冰箱”,需要鱼就去钓,若非充分信任,渔民往往不愿提供;就算取得,多暗礁处对考古也挑战极大,不但探测船易触礁,海流也强劲不定,但对考古人员来说,最危险的地方宝物最多。

由于潜水有年龄、体力等限制,目前多由在船上的考古人员搭配专业潜水员。臧振华说,所有队员训练最基本的就是“经手伦理”不能把古物放口袋,也得保守工作机密,以免有心人跟在后面下海,发现宝物的第二天就被盗走。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水下考古 臧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