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最新《气候冲击、调适与脆弱度》报告

印尼中加里曼丹省去(2021)年11月遇上严重洪患。图片来源:Pram/绿色和平

印尼中加里曼丹省去(2021)年11月遇上严重洪患。图片来源:Pram/绿色和平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瑞斯疾呼世界各国积极投入气候调适,并表示「拖延必亡。」图片来源:撷取自IPCC YouTube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瑞斯疾呼世界各国积极投入气候调适,并表示「拖延必亡。」图片来源:撷取自IPCC YouTube

(蜘蛛网eeook.com报道)据环境资讯中心(黄钰婷、邹敏惠 编译;吴宜静 报导;赵家纬 审校):全球暖化并不只是一个科学名词,但暖化对人类社会而言究竟是什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今日发表最新《气候冲击、调适与脆弱度》报告指出,在全球升温摄氏1.5度的情况下,世界各地都将面临无可避免的多重气候灾害。

即使暂时超越升温摄氏1.5度的情境,也将造成更多严重后果,其中有些影响是不可逆的。人类社会的各面向,特别是基础设施与沿海低洼社区风险愈来愈高,最无力应对气候变迁的人们和生态系将受到最剧烈的打击。

2050年 全球人口2/3将陷入气候「不当调适」风险中

IPCC的最新评估报告「AR6」分成三个部分。去年8月公布的第一部分,概述目前最新的气候科学证据,预计在4月发布的第三部分则将聚焦于减排策略。今年10月,在COP27气候大会之前,IPCC将整合三部分,发布AR6的综整报告。

IPCC今日发布的第二部分报告,特别聚焦于气候变迁高风险的「热点」地区,世界上有33~36亿人居住在此;还有都市生态系,到了2050年将有2/3的人住在都市——他们暴露于极度的气候「不当调适」(maladaptation)风险之下,甚至有些地方已不适人居。然而,科学证据并非一片愁云惨雾,报告指出,未来20年间,我们仍可以急起直追,把握住转瞬消失的机会之窗。

「这份报告向世界预告了不采取行动的可怕后果,」IPCC主席李会晟(Hoesung Lee)指出,「报告显示,气候变迁对人类的福祉和地球的健康造成严重且日益加剧的威胁。我们今天的行动,将决定未来人们如何调适、大自然如何回应。」

这份报告呼吁全面改写人类如何与自然共存的脚本。仅只是调整社会与经济系统的某些面向,「并不足以创造具气候韧性的未来,」报告共同作者艾德.卡尔(Ed Carr)说,「我们需要的是全面转型⋯⋯从粮食到能源、交通,甚至是政治与社会的全面转型。」

「化石燃料是一条死路。」透过致词影片参与IPCC今晚的记者会,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一再强调气候变迁的急迫性,他呼吁G20国家身先士卒,疾呼世界各国积极投入气候调适,「拖延必亡。」

台湾科技媒体中心也即时举办线上记者会,邀请专家解读这份国际重量报告。参与此次报告的学者,铭传大学都市计画与防灾系副教授石婉瑜表示,AR6报告和AR5在分析框架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次(报告)讨论气候、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物理性的冲击、韧性、调适,开始进一步去思考,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报告重点摘要:

1.全球各地无处不受气候变迁影响。每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无法逃过升温与日益极端的天气所带来的可怕冲击。
2.全球近半人口──约33亿至36亿人──居住在「高度气候脆弱度」的地区。
3.就算是在目前的升温情境下,也已经有数百万人因为气候变迁而面临粮食和用水短缺的问题。
4.从树木到珊瑚,物种的大规模死亡正在发生中。
5.比前工业化时期升温摄氏1.5度将是「临界点」,一旦升温超过这个数字,气候危机的影响将急剧加速,且有些影响将是不可逆的。
6.升温若超过摄氏1.5度,全球海岸地区以及低洼的小岛国家,将有可能沉没。
7.重要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吸存功能正在流失中,使其角色从碳汇转变为排碳源。
8.有些国家已达成共识,要将全球30%土地纳为保护区;但报告指出,可能有必要保存全球半数面积的土地,才能修复已遭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

气候、生物多样性与人类三者紧密依存

报告指出,就算各国努力降低风险,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迁仍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且大规模的破坏,并且对全球数十亿人造成影响。

越趋频繁的热浪、干旱与洪灾已经超越动植物可忍受的范围,也因此造成许多物种(如树木和珊瑚)大规模死亡。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甚至同时发生于各地,也因此加重灾害管理的难度。全球有数百万人受严重的粮食和用水危机所苦,其大多分布在非洲、亚洲、中南美洲、小岛国家和北极。

这份报告提出了调适气候变迁的方法,并指出自然在减少气候风险与改善人类生活的潜力。

IPCC第二工作组共同主席黛博拉.罗伯特(Debra Roberts)举例,就像在都市里不能闯红灯的交通规则一样,某些自然法则也是如此,仰赖人类社会遵守,无法任意逾越。

「健康的生态系统除了能更有韧性地应对气候变迁,也提供人类关键维生服务,如粮食和干净的水源,」德国生态学家、IPCC第二工作组共同主席汉斯奥托.波特纳(Hans-Otto Pörtner)表示。 「复育劣化的生态系统、有效且平等地保存全球30%至50%的陆域、淡水与海洋栖地,将使人类社会得益于自然的吸碳与储碳能力,此外我们可以加紧脚步实现永续发展,但同时适当的资金与政治支持也不可或缺。」

「尽管各国已经着手气候变迁调适,但投注其中的资金仍然不足,且这项行动的优先序位也还不够高,」报告共同作者爱黛儿.汤玛斯(Adelle Thomas)说。 「在未来十年内,我们需要更专注于调适行动并提供资金支援。」

报告也提醒,调适与减缓之间需要更好的权衡,并避免导致「不适当的调适」(Mal-adaptive responses)。中央大学水文与海洋科学研究所教授李明旭指出,有些调适措施对于减缓可能是不利的,例如:盖海堤可能可以保护沿岸社区,但是对海洋生态会形成其他风险。石婉瑜则指出,调适策略必须符合气候正义,例如台北某些地区容易淹水,在这些地点建防洪墙,但雨水径流却是转往其他地带,等同保护了一个地方,却让另一个地方的灾害加剧。

气候变迁调适不仅着重都市规划 也需倾听在地需求

「我们的评估报告清楚指出,应对这一切挑战需要所有人──包含政府、私人企业与公民社会──一起合作,在决策和投资过程中,优先考虑降低风险、公平和正义,」罗伯特说。

「唯有如此,不同的利益、价值与世界观才有可能和解。将科学与技术知识和原住民与在地知识相互结合,将能创造出更有效的解方。如果没办法实现气候韧性与永续发展,人类和自然环境的未来将不尽理想。」

目前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住在都市。这份报告也详细评估气候变迁对都市的影响、风险和调适。人类的健康、生命与生计、财产和重要基础设施(如能源和交通系统)正愈来愈受到热浪、暴风、干旱与洪灾等灾难,以及海平面上升的负面影响。

「都市化程度上升与气候变迁将对社会造成多重风险,尤其是在都市发展阶段规划不善、贫穷与失业率高、基础设施缺乏的城市更是严重,」罗伯特说。 「但城市也有机会落实气候行动,像是透过绿建筑、稳定供应干净水与再生能源、与连结都市和乡村地区的永续运输系统,皆有可能创造出涵融性更高、更公正的社会。」

罗伯特相当看好调适作为的综效,他举例,对纾解热浪冲击相当重要的都市绿荫,不仅是调适的要务之一,反过来,绿树也能帮助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城市碳排放。

科学家也提醒,气候变迁调适应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倾听在地的需求、地方性基础设施、财务支援、社会安全网,都是调适法门。

「我们有明确的科学证据指出,气候变迁是人类福祉与健全地球的威胁。在全球一致采取行动的进程上,若有任何一点延迟,我们都会错过保全宜居未来的窄门,」波特纳说。

参考资料:

IPCC新闻稿(2022年2月28日),Climate change: a threat to human wellbeing and health of the planet.
《卫报》(2022年2月28日),IPCC issues ‘bleakest warning yet’ on impacts of climate breakdown
路透社(2022年2月28日),Factbox: Key takeaways from the IPCC report on climat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本文转载自「环境资讯中心」网站,内容由许多专家学者及民间环团,提供国内外环境教育与环保资讯;主题涵盖全球变迁、温室气体控制、环保生活、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育、能源节约与能源效率、绿建筑等各面向。期许能替没有选票的山林、湿地、海洋、土地发声。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联合国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