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恐龙化石仅仅露出冰山一角

自2008年1月诸城市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恐龙化石以来,古生物学家先后发掘出了库沟恐龙化石长廊、龙骨涧恐龙化石隆起带、臧家庄化石层叠区和黄沟恐龙足迹群,诸城成为我国恐龙化石的盛产地。然而,发掘工作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比如因为今天夏天雨水较多的原因,在部分化石点上形成了水塘。同时在舜王街道李家庄子等化石点,有村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盖上了房屋。诸城全市30处化石点发掘工作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诸城恐龙化石仅仅露出冰山一角。

发掘战果累累成为盛产地

诸城市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恐龙化石以来,有关人员先后在龙都街道的库沟村、臧家庄村,皇华镇的大山村发掘出了库沟恐龙化石长廊、龙骨涧恐龙化石隆起带、臧家庄化石层叠区和黄沟恐龙足迹群,诸城成为我国恐龙化石的盛产地。

同时,诸城市恐龙研究开发中心的普查组还在枳沟镇侯家屯村西岭的恐龙化石保护点发现一定数量的化石碎块;在舜王街道上常旺铺恐龙化石保护点发现蜥臀类恐龙中的盘足龙化石;在舜王街道黄埠岭和刘家村恐龙化石保护点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有罕见的鹦鹉嘴龙化石;在龙都街道焦家庄子化石点采掘恐龙胸骨、肋骨、股骨等化石20余块。

随后,发掘人员又到百尺河镇唐家洼化石点、贾悦镇解家庄等化石点、枳沟镇南老村和西寨化石点、皇华镇朱家庄子化石点、林家村镇大龙湾化石点、龙都街道西土墙化石点进行了普查,目前尚未有化石集中出土,还需进一步发掘。

难题有的化石点上建民房

进入今年夏季后,因雨水较多,给化石的发掘造成了一定影响。龙都街道大黑龙沟化石点原为南北走向冲沟,现为一池塘,池塘深5米,通过冲沟两壁的剖面可以看出地层的颜色以红色为主,判断是白垩纪地层。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地质博物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诸城市博物馆、诸城市恐龙博物馆分别对该化石区进行过科学调查,发现了恐龙化石,但是化石点在水塘内现在无法挖掘。

辛兴镇东王家屯化石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天然冲沟,沟长约1500米,宽约5米,深3至5米,塘约150米长。通过冲沟两壁的剖面可以看出地层的结构,地层由南向北,倾斜角为30度,颜色以红色为主,但因是水库现在无法挖掘。枳沟镇凤凰官庄化石点在一个蓄满水的水塘内,从水塘岸边的剖面观察,岩层呈红色,由于水塘淤泥深达4米,现在无法挖掘。密州街道王合头化石点位于村南一水沟内,从水沟两边的岩石看,岩石呈红色,因全是水,现在无法挖掘。百尺河镇大楼子化石点位于村南的一条东西向的小河中,因里面全是水,无法进行挖掘。发掘人员表示,以上这些化石点需等到枯水季节,才能继续组织挖掘。

在这次普查中,普查组遇到一个较大的难题,在舜王街道李家庄子、密州街道鞠家村等化石上,因为村干部和村民不掌握情况,盖上了民房,发掘人员无法进行恐龙化石挖掘,致使这几处化石点的发掘工作搁浅。

诸城市旅游局局长、恐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王克柏说:“诸城恐龙化石的发掘仅仅才掀开冰山一角,全市30处化石点发掘工作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诸城恐龙”成就 三代古生物学家

“诸城恐龙化石的发掘,创造出了‘世界最大的鸭嘴龙化石’、‘亚洲唯一发现的角龙科化石’、‘中国第一次确切无疑地发现暴龙科恐龙’三个世界之最的同时,也造就了三代古生物学家。”9月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说。

在从1964年至今的诸城恐龙化石的持续发掘中,我国先后有三代古生物学家参与了三次大规模的发掘活动。1964年10月开始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发掘,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和古脊椎动物专家、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胡承志带队进行正式发掘,获得了丰富的标本材料。装架完成的高8米、长近15米的“巨型山东龙”是当时世界上发现的鸭嘴龙类中最高大的。该恐龙化石骨架的发现,填补了晚白垩纪早期鸭嘴龙化石这一空白。1988年6月的第二次大规模发掘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赵喜进率队,装架成功高9.1米、长16.6米的“巨大诸城龙”。2008年1月至今的第三次发掘成立了以徐星为主任、由国内外10名恐龙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已退休的赵喜进也来到诸城,与其他专家一起发掘出了连绵500余米的化石长廊、超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体长22米高11米再破世界纪录的华夏巨龙及角龙、暴龙等丰富多彩的恐龙属种。

由此,杨钟健、胡承志成为中国恐龙研究的拓荒者,赵喜进教授被誉为“恐龙王”,徐星成长为我国最年轻的恐龙专家。


潍坊新闻网(秦子虚)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