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研究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

泥潭龙复原图

  找到鸟类起源的一些关键证据 关于鸟类的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一种主流观点认为鸟类源于兽脚类恐龙,但该假说依然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包括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鸟类手指同源、涉及鸟类何时出现的兽脚类恐龙分异时间框架以及羽毛起源和早期演化等一些问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与合作者于2009年在《自然》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在这些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周忠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以往的化石资料显示,兽脚类恐龙在向鸟类进化当中,其外侧两指退化,保留了内侧的3个指头;而发育学证据表明,鸟类手指是两侧退化,保留了中间3指,从而造成了古生物学资料和发育学资料之间的“矛盾”。国外学者曾提出了“结构转移”的假说,试图解释这一“矛盾”,但这一假说尚未被普遍接受。徐星与合作者研究了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地层中发现的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泥潭龙。该种恐龙属于兽脚类恐龙的一个分支——角鼻龙类。该种恐龙长有4指,其第1指已经退化。他们进一步对比了其它一些兽脚类恐龙的化石,提出了一种恐龙手指退化的新假说:恐龙在进化中的确发生了两侧退化。这一假说和以往对这些兽脚类恐龙手指的解释有很大不同,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手指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和徐星等合作,研究了一块来自中国辽宁西部晚侏罗世早期地层中(约1.6亿年前,早于始祖鸟)保存完好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这块化石属于伤齿龙类,是兽脚类恐龙中最接近鸟类的类群之一。新发现的化石在其近乎完整保存的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有羽毛印痕,为羽毛早期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由于以往发现的与鸟类关系接近的恐龙出现的时代多晚于已知最早的鸟类,这一发现进一步表明,在最早的鸟类出现前确实已经存在许多鸟类的祖先分子。

  此外,徐星与合作者,还从两块北票龙化石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羽毛类型,这种羽毛每根都是一条单独的宽纤维状结构,徐星等认为,这一形态同发育模型预测的羽毛第一阶段的形态基本一致。这一假说是否成立,还有待更多研究来证实。无论如何,中国侏罗纪—白垩纪精美保存的化石为研究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证据。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这些成果成为了中国古生物学界纪念达尔文这位伟人最好的方式。古生物学是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支柱。中国在鸟类起源的领域进行了十几年研究,我们不仅有独一无二的化石资源,而且通过与发育生物学等学科的结合,在鸟类起源等相关问题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近日又有一些新的重要科研成果相继发表,我相信中国将继续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扮演引领者的角色。


科技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 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