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原始牛的下颌骨为您讲述骨化石的形成过程

    在博物馆中展出了大量动物骨骼化石,其中原始牛的下颌骨是最有特色的。从这件下颌骨中,可以看到原始牛有着粗壮的牙齿,较现在的家牛要粗大很多,其臼齿近方形。这件原始牛的下颌骨已距今2.5万年了,它不再是普通骨骼,而已经成为了骨化石。骨化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却是在一连串的巧合中发生的。在动物死亡后,如果尸体能及时被泥沙淹埋,与空气隔绝,加上当时的气候适当,便有可能形成化石。这种条件下,尸体腐烂慢,骨骼周围地下水中的矿物质会慢慢渗透进入骨内,取代了骨中正逐渐腐坏的有机质,使骨骼渐渐变硬,渐渐变重,但外部形态不变,只是骨内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动物骨骼埋藏年代越久,石化程度越大。

    ■神秘的赤铁矿石阐释古人类的信仰

    在博物馆的展柜里展出了一件被讲解员称为最有特点的展品——赤铁矿石。这是一块大约有一本厚字典大小的赤铁矿石,整个矿石表面十分粗糙,但是如果仔细察看,会发现在矿石的表面有一些红色夹杂其中。很多参观者看到这块矿石都会问:“它是干什么用的?”据讲解员介绍,在远古时代,人们将赤铁矿粉誉为生命之光。因为赤铁矿粉是红色的,在各种颜色中,红色是最具有辟邪意义的颜色。古人类将赤铁矿石磨成粉末使用,他们将赤铁矿粉涂在身上,作为装饰。如果在打猎的过程中,有同伴不幸死去,大家会将他就地掩埋,并在尸体周围撒上赤铁矿粉,赤铁矿粉的红色代表鲜血的颜色,象征着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

    ■王府井地区曾经是古人类的狩猎场所

    博物馆的墙上展出了一幅大型壁画,展示出2.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在王府井地区狩猎、做饭、休息、制造工具的生活场景。讲解员介绍,据专家分析王府井遗址的古人类与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期。专家推测当时的古人类为了狩猎曾经来到王府井地区,因为这里地处平原河谷,猛兽相对较少,古人类的狩猎活动相对于猛兽出没的山区要容易许多。但是古人类来到王府井地区也只是短暂停留,没有长期居住。因为在王府井古人类遗址中,没有发现可供居住的洞穴,而当时古人类还没有掌握搭棚建屋的技术,因此推断出他们并没有在王府井长期居住。也许当时的古人类固定地居住在某一地点,他们只是将王府井地区作为狩猎的场所,每一次狩猎结束,他们就会离去。文并摄/艾荷


北京青年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