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村民姜同成:60年前我们挖出第一条“龙”

85岁村民姜同成:60年前我们挖出第一条“龙”

  在金岗口村,我们见到了现年85岁的姜同成老人。当年,姜同成和村民马云腾一起参与了新中国第一具完整棘鼻恐龙化石的挖掘工作,亲眼见证了那段真实的历史。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姜同成的回忆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4日上午11时许,在金岗口村一名热心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姜同成的家。

  见到记者,姜同成和老伴面带微笑地邀请记者坐下。

  回忆起当年参与发掘恐龙的经历,姜同成显得格外兴奋:“都过去五六十年了,这段经历,我到现在都记得。”

  姜同成说,他和老伴1949年成亲,成亲后第二年夏天,北京4名专家来到村里,一人姓杨,一人姓王,还有一人姓潘。他们在地里寻找恐龙化石,连续找了整整三天,也没有收获。

  “得知他们在寻找恐龙化石,我就把他们领到村西的一个东西走向的山沟里。”姜同成说,以前有个山沟下雨的时候经常会露出骨头一样的东西,他猜测这就是专家们要找的恐龙化石。

  当时的姜同成并不知道,他所说的杨先生,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钟健。

  第二天,杨钟健就安排姜同成找人帮助现场发掘。姜同成说,他和村民马云腾是最早参与发掘的2个人。

  在发掘20多天后,突然遇到一场大雨,整个发掘现场被污泥淤平了。姜同成急忙回村找来20名村民一起参与清淤。

  “当时没有小推车,我们就用圆形箩筐,一点点把淤泥清运出去。”姜同成说,随着发掘的深入,恐龙化石已经完全裸露在外。

  姜同成说,专家们对发掘要求特别高,告诉他们怎么挖才不会破坏化石。要先用工具把大轮廓挖出来,然后用很小的钻子把周围的泥土挖干净,再小心翼翼地把骨骼起出来。

  之后,村里帮助做了很多木头箱子,把发掘出来的恐龙骨骼包装好,放进一个个箱子里。最后,在往外运的时候,整整装了7大马车。

  姜同成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参与发掘的时间最长,为65天,跟他一个村的马云腾干了59天,但马云腾已于几年前离世了。在当时化石装箱时,专家们给他们拍了很多照片。

  得知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又在村东发现了恐龙化石,姜同成恨不得立马到发掘现场看看。老伴笑着说:“你到现场,说不定还能成为发掘方面的老师呢。”

  “我现在出不了门了。前些年,我因病左腿截肢了,之后再也没有出过门。”姜同成叹了一口气说,他很希望能到发掘现场看看。


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首席记者 潘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