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双沟发现古淮河象化石

    自6月8日发现第一支象牙化石后,怀远淝南乡双沟村再次发现一支象牙化石及部分大象骨骼化石,文物考古部门初步判定,这个临近界阜蚌高速公路边的不起眼的鱼塘下面,埋藏了距今5万年左右的古淮河象完整骸骨化石,甚至可能是群象骸骨化石。昨日成功发掘出超过100公斤重的象牙化石。

    象牙化石发现地是在双沟村北的一个深约5米的鱼塘西岸边,鱼塘紧靠界阜蚌高速公路北面,是2003年前后修路取土时挖的。4年前界阜蚌高速公路修建时就挖掘过大象化石,很多被埋到公路下面了。6月8日上午,象牙化石出土,长达2.7米,最粗部位直径超过20厘米。昨天上午,就在离第一支象牙化石50厘米远处,发现了和第一支象牙化石大致呈60度角埋藏的象牙化石。经过近3个小时的层层剥离,包着一层薄土的象牙化石整体形状呈现出来:牙尖向南,长约1.8米,最粗处直径约20厘米,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的象牙化石表皮呈浅褐色。象牙化石从根部断了一截,残余重量超过100公斤,仅外层钙化,没有完全成为化石,容易碎裂。工作人员用石膏泥将象牙化石凝固,以保证在搬运中不会破损、断裂,仅25公斤的石膏粉就用了5袋。象牙化石和石膏层总重200多公斤。当天,发掘过程中在象牙化石下方还发现疑似大象肋骨的扁形长骨化石。怀远文物考古专家介绍,鱼塘下可能有整具大象骸骨化石,大象应属古淮河象,不过其生存具体年代和环境还有待测定和研究。被发掘大象可能身高3米左右,身长数米。

    建国以来,蚌埠市多次发现出土象、鹿、披毛犀、水牛骨角、丽蚌等古生物化石。1972年,茨淮新河水利工程怀远段出土了一具完整的淮河古象骨架化石,从该象门齿的年轮推断,该古象是一头60多岁、身长8米多、高4米多的公象。蚌埠市西郊第二建材厂生产取土时多次发现象骨化石,在该厂距地表八九米的取土坑内,出土一具长3米多的完整的古象门齿化石。省考古所专家鉴定,该化石属更新世晚期,距今约30万年。1974年固镇县发现一具保存较完整水牛头骨化石,地质时代亦为更新世晚期,为水牛化石一新亚种,对于研究第四纪水牛的分类、演化和分布提供了珍贵的材料。1998年,五河县天井湖的双忠庙镇西尤村窑厂出土了古菱齿象(淮河象)化石,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完整、同一个体的古菱齿象化石,专家鉴定该化石年代距今约3万年。西尤遗址古菱齿象化石及伴生动物化石的出土,为研究淮河流域更新世及前后的古气候环境、古生态、古生物演化与绝灭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出土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过的8件石器,填补了我国在淮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空白。五河县政府拨出专款,邀请全国著名文物修复专家对古菱齿象化石进行全面的修复保护。

    考古资料显示,淮河古象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广大地区,并随着气候的变化逐步南迁。2006年11月20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论证,台湾的澎湖海沟动物群与淮河流域已发现的古生物非常类似,“这种以古菱齿象、达氏麋鹿和水牛为主体的组合几乎与大陆淮河流域同时期动物群的组合完全相同,”专家说,“这说明它们与淮河流域的同期动物群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并论证在距今3万--1万年间发生的末次冰期前,台湾曾与大陆相连。


蚌埠市旅游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淮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