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扬子鳄的锐减标志中国湿地的飞速消逝

湿地价值博弈

“人鳄争地”的情况仍在上演,而人与自然争地的状况,也呈现一种愈演愈烈的状态。

今年11月17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在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中国湿地保护仍未出现拐点”。通过比对分析,北京、吉林和广东的湿地面积正在进一步减少,黑龙江、江苏和天津的湿地面积虽然没有减少,但湿地效益和功能还在下降。

参加会议的一位湿地保护官员认为,在与城市大开发、大建设的各项利益博弈过程中,“湿地保护”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一直以来,原生、自然湿地多被定义为“荒滩”,“黄水”,在现行土地分类中被列入“未利用地”,往往成为保障耕地、建设用地的牺牲品,直接导致了湿地面积的锐减。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湿地生态价值极高,它是水资源的“贮存库”,“净化器”,“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储碳库”和“吸碳器”,同时它还是防止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的底线。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然而,在中国,湿地锐减,直接影响到了生物,远不止扬子鳄一种。韶华来到广东湛江郊区,一大片已经枯死或根部裸露的红树林进入视线。这些树木的叶子已经凋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还有很多树枯死后倒在水面上,林子显得非常稀疏。

这片林子是世界上的珍稀树种红树林,因能在咸水中生存而被称为“海上森林”。除了热带雨林以外,红树林是食物链和野生生物物种存在最为丰富多样的地方。这样一个不同生物栖息繁衍的地方,很自然地形成非常肥沃的农业用地。

“国际红树林行动”项目教育部主任、资深红树林环境教育专家马丁?基利(MartinKeeley)告诉韶华:近年来,红树林枯萎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虾的养殖和以养虾为目的的鱼塘开发。而这个产业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欧洲和北美地区对虾的庞大需求。在湿地,清除红树林,开拓出鱼塘后,短期内,人们会得到一个非常有利于鱼虾成长的环境,但五年以后,所有的营养将会被耗尽,沙漠化开始在湿地蔓延,在这里也不会再有任何生物,因为早已没有了任何养分。再接下来的结果,大多数“有经济头脑”的虾民会开辟新的红树林地区,以五年为周期,循环下去。

在韶华的作品中,也有让人欣喜的照片。青海湖最西边的一个小岛上,每年春季,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鸟巢。到了产卵季节,岛上的鸟蛋一窝连一窝,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所以,人们又把这里也称为“蛋岛”或“鸟岛”。据悉,鸟岛曾在上世纪末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曾经一度遍体鳞伤:树少了,湖干了,鸟飞了。近几年,当地政府组织在青海湖鸟岛旅游公路两侧设立了湿地恢复技术试验示范区。今年4月,种植了10亩红柳和10亩黑刺,终于让万鸟嬉戏的场景,得以重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