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栾川县蝙蝠洞发现10万年前古人类化石

河南省栾川县蝙蝠洞发现10万年前古人类化石

蝙蝠洞古人懂用火、有语言

蝙蝠洞内的古人类究竟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他们是否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智慧?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周立认为,远古时代自然环境险恶,人类个体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劳动工具也很简单,所以必须以原始人群形式生存。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在体质演化上经历了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体态由猿人向现代人逐渐进化,脑容量不断增加。早期智人与直立人接近,保留猿的面目痕迹,眉峰较突出,有眉脊,但头颅已比直立人大,相貌、体型等已和现代人有诸多相似。

蝙蝠洞古人类应生活在晚更新世早期,属于早期智人,以群居为主。由此可推断,“他们已具备成熟的肢体语言以及简单的口头表达能力”。

庞海娇告诉记者,考古人员在蝙蝠洞土层内发现了炭块、炭渣、炭屑,在钙板下岩壁上发现用火痕迹。“这充分证明,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已具备生火、取火、用火的能力。”

伏牛山腹地丰富的矿藏,让水源中含有古人类所需的矿物质,温暖湿润的气候让栾川山区拥有丰富的草类、菌类、果树等,十分适宜动物生存。

李占扬告诉记者,对该洞发现的动物骨骼化石进行分析发现,动物群成员中大部分是森林性动物,如硕猕猴、马铁菊头蝠、皮氏菊头蝠、豹猫、虎、豹等,也有很多树栖性动物,如金丝猴、云豹、松鼠、灵猫等。

此外,栾川一带拥有众多大小岩厦和溶洞,其中相当一部分具备古人类生存居住的条件。像蝙蝠洞一样,这些地点背风向阳,山顶平坦,山下开阔,离水源较近;洞内四季恒温,人居住其中,既可休息,又可躲避猛兽攻击。

综合栾川蝙蝠洞的考古发掘,可以发现,蝙蝠洞古人类洞穴遗址的时代,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比较接近。

栾川古人类遗址将集体申报“国保”

目前,在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伊洛河流域仅有两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入选,即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北窑遗址与栾川县七里坪遗址。

庞海娇告诉记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除在蝙蝠洞发现古人类化石外,考古人员还在栾川境内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点10多处,充分证明栾川古人类活动的广泛性。

这1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不仅时代特征相似,石器选材、打制方法相似,还似乎均与该县七里坪旧石器时代遗址有联系。

这些旧石器时代遗址点均分布在伊河两岸,且距离七里坪遗址不远,最远为10公里左右,最近的只有约2公里。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古人类是否存在血脉联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足以说明,居住在栾川蝙蝠洞的古人类并不孤单。

庞海娇表示,根据现有考古发现可以大胆推断,在远古时期,栾川古人类从伏牛山山脊走向丘陵、平原,在此过程中,族群不断繁衍、扩张。与此同时,在人类活动中,丰富的旧石器文化形成了,该文化与新石器时代的伊洛文化必然存在一定的渊源。

“这些旧石器时代遗址点的发现,充分显示了旧石器时代栾川古人类活动的广泛性。”庞海娇说。

参与蝙蝠洞考古研究的一位专家曾表示,栾川境内发现这么多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在伊洛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栾川古人类活动广泛,完全可以申报古人类活动保护工程项目。

目前,栾川蝙蝠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已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名录。不过,蝙蝠洞古人类洞穴遗址的试掘范围还十分有限,栾川境内其他旧石器遗址点也仍待进一步调查与发掘。

周立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扩大调查面积,邀请国内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专家对栾川境内的遗址点进行全面排查,并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论证。

“明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在栾川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点将整体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周立说。


郑州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