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团山遗址如何保护受关注

山顶变成菜地

现场探访 所谓“龙脉”很寒碜

2月2日下午,寒风凛冽。市民记者一行四人来到了位于镇江市南徐新城团山路的龙脉团山遗址。在山上转了多时,也未能发现帖中提到的石碑和“盗洞”。正踌躇间,一位在山下劳作的中年妇女自告奋勇带记者去寻找石碑。在山坡东侧终于找到了一块立碑,碑上镌刻了一段介绍团山的文字:长60米,宽50米,高出地面,为椭圆形台地,是一处商周时期(距今约三千多年)的青铜文化遗址。这山不是天然的山,而是三千年前的人用土堆积起来的。1959年和1977年市博物馆对该遗址做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文化层堆积达4米多,分为两个层次,早期为中原商代,晚期为西周至春秋时期。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吴文化提供了资料。

在土山上转了一圈,记者还发现了很多树木被砍的痕迹,整个山顶被平整成了一块菜地。在西南面的坡子上,记者发现有一条长约二三米被挖过的新土,旁边的一棵较粗的大树下也有一大块松动的泥土,很像网帖中曝光的“盗洞”所在地。经过手机上网查实,确定此处正是发现疑似“盗洞”的地方,显然疑似“盗洞”已被人填平了。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用于文保的围墙已有部分被破坏,所以附近的居民可以穿过围墙在遗址上随意砍树开荒种菜。此外,遗址南面山脚下原蔬菜研究所养猪场的残垣破墙和北面山脚下成堆的生活垃圾,也有损于遗址形象。

事件回放 疑似“盗洞”引关注

金山网日前转发了一个帖子:《镇江龙脉团山遗址疑现“盗洞”》,楼主在帖中称:“盗洞藏在某树根下,洞穴是斜入式的,在不打支撑的情况下,树根能很好地起到防止塌陷作用。从图中看洞穴内部很深,当然我没真的爬进去过,所以也不能确认就一定是摸金的干活。但现场看也绝非自然坍塌。”

帖中对早在1982年就被列入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龙脉团山遗址的现状表示了极大的担忧,从上传帖子的图片中可以看到,在文保范围内,菜地随处可见。

金山网市民记者中有部分人士是镇江市文保工作的热心者,他们非常关注龙脉团山的文物保护工作,于是自发组织起来到现场进行了探访。

职能部门 保护有心却无力

究竟是什么人将“盗洞”填平了呢?志愿者还是文保部门?记者一行决定先去市文保部门咨询一下。在文广新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团山上的那口洞还真是他们派人去填平的。他们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了报料帖,随后就去现场查看,并于2月1日派人将它填平了。

当记者咨询那个洞是否为“盗洞”时,该负责人告知,不能肯定,因为那个洞存在的时间可能有几个月了,经雨水侵蚀,已不好判断是自然塌陷还是人为挖掘。

另据文物处负责人介绍, 龙脉团山遗址乃是古人居住地,它不属于古墓葬范畴,虽然有着很大的考古价值,但是肯定没有多少可以盗挖贩卖的文物。

不过即使无宝可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也应该获得充分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第十九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据文物处相关负责人透露,镇江市目前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0多个,但每年的保护经费却不足200万元。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对所有文保单位进行监管维护修缮,有时候的确感到有心无力。

遗址公园愿景能否成现实?

早在几年前,就有传闻说龙脉团山将建成团山公园。眼下周边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相信过不了多少年,龙脉团山四周将被高高低低的楼宇所包围。作为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小团山可能会被保护下来。但它的最终命运将会如何?记者在山顶朝南望去,可以发现大片的水域。的确,如果将山水规划好,在这里建一座相当规模的龙脉遗址公园,既可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一个好的休闲去处,又能使古老遗址焕发美丽青春,不失为一个两全的构想。

有关部门是否有这方面的规划呢?记者致电润州区规划部门,相关人士说,并不知情,建议记者去咨询市规划部门,记者致电市规划部门相关职能处室后,有关人士告知也不甚清楚。

记者手头有一个网友上传的图片,卫星图像显示出了一个气度恢宏的龙形,龙头就在镇江境内。大自然的造化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赞叹。今年正好是龙年,虽然探访结局不是那么完美,记者还是期盼龙年的龙脉团山能带给镇江人民一个美好的祝福!


京江晚报(殷兰友 高新 杨俊达 曹胜家)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