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湖南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巡礼

花瓦塔满架施工

刘家岭-背面效果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湖南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如下工作亮点:

一、道水流域旧石器晚期遗存的调查和发掘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1年对道水流域的旧石器晚期遗址进行的专题调查和发掘,证实了道水下游与上、中游的旧石器晚期文化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面貌特征。前者以澧县乌鸦山遗址为代表的“乌鸦山文化”;后者以条头岗遗址为代表的“条头岗文化”。其中条头岗遗址发现的类似石叶的制作技术在湖南是首次发现,在南方地区的旧石器文化中也极其罕见,它代表了道河中上游地区一种与乌鸦山文化差异较大的石器工业传统。

二、中美合作临澧杉龙岗遗址发掘是精细化考古的典范

澧阳平原在湖南的史前考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杉龙岗遗址的发掘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这个中美合作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项目,是一次精细化考古作业的典范,成功实践了当代考古学“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思想。

三、华容大荆湖区域发现了长江中游又一史前城壕聚落群

华容大荆湖地区发现了一个以七星墩遗址为中心的聚落集群,并可能有集群的功能分区。七星墩遗址发现体量庞大的建筑遗存和埋藏丰富的遗物坑。结合考古调查勘探的结果,证实这是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城址。这次发现为认识洞庭湖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的史前社会又增添了新的资料。

四、桂阳千家坪遗址提供了长江中游与岭南地区文化交流的新证据

桂阳千家坪遗址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具有连接洞庭湖流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纽带作用。在遗址中发现了新石器和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其新石器时代遗存为研究湖南地区新石器文化向岭南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证据,商周文化遗存反映出这一时期南岭南北文化交流的流向发生了改变。

五、常德南坪汉墓群是土墩墓在内地的第一次发现

土墩墓是东南地区商周秦汉时期特有的一种墓葬形式,在内地很少见到。近两年,在常德的南坪首次发掘了一批汉代的土墩墓群,为研究汉代湖南与长江下游以及岭南地区的文化交流、西汉晚期长沙国与武陵郡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线索。

六、长沙市区考古发掘见证了长沙古城的历史变迁

为配合城市建设,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东牌楼发掘揭露出了明代王府的宫殿基址、宋代的道路及临街的建筑、战国时期的城墙及护城河以及上千口不同时段代的古井。潮宗街的发掘发现了宋代和明代的城墙,其中宋代城墙被包在明代城墙之内。明代城墙由于直接建在湘江的滩涂上,还采取了打木桩固基的办法。这些发现为了解长沙城市以及湘江河道的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

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显著

文化遗产保护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为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展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了长沙铜官窑和永顺老司城的考古发掘。铜官窑遗址主要发掘了陈家坪窑区和石渚湖区;永顺老司城遗址清理出了城内的道路和排水沟系统,还有进入主殿的台阶。在发掘的同时,还编制了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规划,并负责了发掘现场出土遗迹抢救性保护工程的施工;完成了桂阳刘家岭壁画墓保护规划与抢救性保护工程的设计方案;编制了里耶、城头山、炭河里等遗址的考古工作规划和黔城南正街、零陵文庙、新化龙潭风雨桥等古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维修方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考古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