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家将有更多时间与机会使用国际顶尖大型望远镜

中国天文学家将有更多时间与机会使用位于“天文观测圣地”智利的国际顶尖大型望远镜。而此前,他们需提交报告参与渺茫的竞争,或购买这些望远镜的观测时间以进行国际前沿天文学研究。

在24日召开的第二届中智天文合作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说,智利有良好的天文观测环境,每年约有330天晴夜,其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成为理想的天文台址,拥有世界顶尖大型望远镜,如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建造的大型光学望远镜(VLT)和正在建设中的欧洲特大天文望远镜(E-ELT)。

美国与欧洲等国在智利每建一个望远镜,智利本国天文学家就可获得其10%的观测时间,而除建造国科学家外,其他国家的天文学家需递交“观测报告”申请竞争激烈的观测时间,或干脆购买观测时间进行天文学研究。观测是天文学研究的基础。

中智合作首席科学家、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中心黄家声博士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的观测天文学以及设备有待提升,而理论天文学的发展较为领先。

黄家声说,智利天文学家只有70人左右,相对于整个天文学界来说,智利天文学家很少,可使用的顶尖望远镜观测时间供大于求,因此,中国天文学家可通过中智合作得到顶级望远镜的“智利时间”,从而支持中国的观测天文学。

同时,中国目前也在打造大型望远镜,如已完成的位于河北兴隆、用于夜间宇宙观测的世界一流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又称“郭守敬望远镜”)和在贵州平塘正实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黄家声说,中国自主打造望远镜的同时,也须让中国天文学家有机会使用世界顶尖望远镜,进行前沿科学研究。比如建于智利高原上观测能力强大的“ALMA”――“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阵”。这项以日本为主,由东亚、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参与的国际项目主要用于获得有关星系和行星演变的数据,寻找新天体以及探寻宇宙中是否存在能进化成生命的物质,其视力超过“哈勃”太空望远镜10倍。

“ALMA很厉害,能用一天都很好了。”黄家声说。作为观测天文学家,他每年都在智利工作一段时间,进行天文观测。他说,顶级望远镜强大的数据将助力中国天文学家进行“全世界最前沿的研究”。中国可为智利天文学家提供强大的理论研究支持。丁仲礼说,两国在天文学领域各有优势,将打造合作平台。

24日的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智利国家研究、科学和技术委员会(智利国家科委)达成共识:双方将形成管理委员会,确认天文学合作研究方向,鼓励中国天文学家以访问学者或博士后的形式赴智利进行合作研究。

根据共识,智利国家科委将资助中智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中国与智利天文学家组成研究团队,共同申请位于智利的世界顶级大型望远镜的使用时间。双方还在研讨会上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出席研讨会的智利科学家本周还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28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

“我们有晴天、优秀的设备以及可与中国科学家分享的观测时间。”智利国家科委主席何塞?阿奎莱拉对新华社记者说。同时,他也期待中国能将“南方LAMOST”建在智利。一些中国天文学家希望在南半球打造“LAMOST SOUTH”,作为与北半球中国兴隆观测站的补充,从而进行“全天候巡天”观测。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记者李惠子)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天文学家 望远镜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