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器型数字化鉴定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各类收藏活动空前活跃,社会资本开始介入到博物馆中,其中古陶瓷器占很大比例,其拍卖价格也逐步走高,数千万元乃至数亿元的拍卖价频现,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造假现象和假鉴现象都日益严重,给许多机构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一套古陶瓷类文物的科学鉴定体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古陶瓷传统鉴定中, 一般通过眼观、手摸等感官手段,从陶瓷器的器型、纹饰、釉色、胎体、款识等方面来鉴别、判断其年代及产地。面对传统陶瓷鉴定方法的感官局限, 建立科学化、系统化和定量化的古陶瓷鉴定体系, 提高古陶瓷鉴定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已势在必行。目前,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应用于古陶瓷类文物的鉴定主要有2种形式, 分别是热释光技术和成分判别法,主要针对文物的原料配方、元素组成和环境辐射累计量等, 其可行性正逐步为人们所接受, 并开始广泛应用于古陶瓷类文物的研究和鉴定当中。但我们知道,古陶瓷不仅是一种技术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艺术载体, 尽管这2种技术鉴定方法有着不同于传统鉴定方法的特点和自身优势,但也同时存在着自身的局限和不足。传统鉴定模式所关注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器型、纹饰等)对于古陶瓷的时空定位同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如果能借鉴、吸收和利用古陶瓷传统鉴定模式的精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数理分析方法,尽可能把感官信息、经验进行准确的量化和系统化,以尝试获取明确的数字化特征和规律,并同上述2种技术鉴定方法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无疑将有力的推动我国古陶瓷类文物科技鉴定的发展。

古陶瓷类文物器型结构特征是古陶瓷传统鉴定中的重要信息之一。通常,研究的角度多为直接测量器物的通高、口径、底径等参数或采用“切片法”等间距的提取某些部位的直径尺寸,这些方法仅能提取古陶瓷器型结构的部分信息,难以全面反映出古陶瓷器型结构的特点。随着近年来计算数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 使得全面提取古陶瓷器型结构特征, 进而利用古陶瓷器型结构的数字化特征进行鉴定评估成为可能。

由景德镇陶瓷学院吴隽教授等撰写的《古陶瓷类文物器型结构的数字化特征鉴定》一文初步解答了这个问题,该文发表在《中国科学》2012年第42卷第9期。他们利用Matlab等方法进行器型数字化的特征提取研究,提升了基于传统经验积累、目测感官的古陶瓷类文物传统鉴定模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古陶瓷断源断代及科技鉴定提供新的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了古陶瓷科技鉴定体系。

论文借助Matlab软件在图像增强、边缘提取、曲线拟合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以五代、宋、元时期景德镇湖田窑出土撇口碗样品为研究对象, 探索建立古陶瓷器型结构数字化的方法体系, 即通过图像采集, 并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预处理和古陶瓷图像器型边缘轮廓的提取, 得到其器型边缘轮廓曲线, 通过器型轮廓曲线计算出的不同时期我国景德镇湖田窑撇口碗类器物, 其口沿处斜率、曲线曲率最大值、曲线拐点数目等特征参数可作为断代分期的关键性指标, 解决了其普通外观参数(口径、底径、通高等)所无法解决的断代分期问题。

这一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对古陶瓷器型边缘轮廓进行曲线拟合,基于曲线函数提取并分析器型边缘轮廓潜在信息,有助于把古陶瓷类文物传统鉴定模式中的感官信息和经验进行更为有效的定量化和系统化, 有助于古陶瓷类文物鉴定经验数据的积累和传承,提高古陶瓷类文物综合鉴定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5116201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批准号: 10YJC780013)和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 10LS10)资助。


EurekAlert!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