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作《猎魔士》:波兰萨普科夫斯基(Andrzej Sapkowski)获颁奇幻文学大奖

萨普科夫斯基获华文文坛誉为“波兰金庸”。

萨普科夫斯基获华文文坛誉为“波兰金庸”。

游戏剧情是小说故事的延续。

游戏剧情是小说故事的延续。

新版的《猎魔士》小说以电子游戏的主角造型为封面。

新版的《猎魔士》小说以电子游戏的主角造型为封面。

《巫师3:狂猎》中的世界极为广阔。

《巫师3:狂猎》中的世界极为广阔。

(蜘蛛网eeook.com报道)中古世纪的剑刃甲胄、神秘的远古魔法、精灵与妖魔、策马任侠的冒险,是奇幻文学最引人入胜的元素,令《魔戒》、《龙枪》等名著一直历久不衰。而波兰作家萨普科夫斯基(Andrzej Sapkowski)在其成名小说系列《猎魔士》(Witcher)中,写活了有如中国武侠小说般的“侠风”,成功在奇幻文坛中别树一帜,更为他在华文文坛赢得“波兰金庸”的称誉。萨普科夫斯基去年因小说被改编成脍炙人口的电子游戏,随即蜚声国际文坛,日前获颁奇幻文学大奖。惟该位作家却对作品被改编甚为不满,认为游戏骑劫了小说,掀起了一场争论。

在本月27至30日于美国俄亥俄州举行的2016年世界奇幻大会(World Fantasy Convention),萨普科夫斯基获颁奇幻文学界份量最重的终身成就奖,与史提芬京(Stephen King)等知名作家看齐。萨普科夫斯基在波兰早已是“国民作家”,长期位列书店畅销榜,作品被翻译为20种语文。然而,真正令这位奇幻大师举世知名的,却非因其亲手撰写的故事与文字,而是凭一只电子游戏。这一点,可能他自己亦始料不及。

以《猎魔士》故事为背景的角色扮演电子游戏《巫师3:狂猎》(The Witcher 3: Wild Hunt),凭着小说本身的深度与慑人魅力,加上峰回路转的剧情,于2015年推出后全球狂卖1000万套,横扫逾800个大小奖项,包括多个大型平台颁发的“年度最佳游戏奖”。游戏同样以猎魔士杰洛特(Geralt of Rivia)为主角,剧情则是小说故事的延续,并非由萨普科夫斯基本人创作,但足以成功“带挈”原著小说全球大卖。

《巫师3:狂猎》将萨普科夫斯基推上另一高峰,成为世界知名奇幻大师,此说法绝不为过。不过,这位68岁作家本月初受访时,却对游戏带来的影响大表不满,认为游戏对其小说带来负面影响。

“不少人一看到小说封面上的游戏图画,就断定了是先有游戏后有小说,很多奇幻文学粉丝会蔑视这种衍生小说。我要不断向人解释,我早于第一集游戏面世前的12年就已成书。我亦要解释,那条大沙虫只在游戏中出现,我的小说中并无那条虫。”萨普科夫斯基明显认为,游戏带来了不必要的误解。

萨普科夫斯基更直指,游戏创作人的出发点完完全全是为了钱,撰写故事时当然会松散马虎,并不会全情投入。他最后称,最大的问题并非来自游戏本身,而是游戏创造了独特的观感,容易被作为与小说的比较:“我并非妒忌游戏的巨大成功,完全不是。但《猎魔士》原创者这名衔只得一个,是属于我的,没人可以从我拿走它。”

萨普科夫斯基对游戏的不屑,并不止此。在早前的一个波兰小说大会上,他称身边所认识的人,全部皆无玩《巫师3:狂猎》:“因我惯与聪明人为伍。”这句说话迅即伤了广大“机迷”的心,引来激烈回响,在互联网上掀起一阵风雨。

台湾翻译专家:游戏是阅读原著的诱因

记者访问了台湾奇幻小说翻译专家朱学恒,他曾翻译不少萨普科夫斯基的作品,早前亦曾跟作者本人见面。朱学恒表示,萨普科夫斯基的作品在华文世界颇受欢迎,因为小说建立在童话故事背景上,偏向写实风格,所以带来截然不同的感觉,凌驾其他作品。“我觉得以译者角度来看,每一次改编或翻译,都是对原著的破坏。虽然可以扩大接触(读者)的范围,但问题在于并非每位作者都可以接受自己的创造物受破坏和改变。”他指自己虽然支持改编和翻译外国小说,但作者可能觉得自己小孩被毁容,以至难以接受。

朱学恒指,该电子游戏是直到第三辑《The Witcher 3》才大受欢迎,认为游戏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因为许多只处于幻想的场景都可以自由扩展;对本来不认识萨普科夫斯基的民众而言,这是一个阅读原著的诱因。被问及小说改编成游戏后,对作者本人的影响是好还是坏,他没有直接回应,只笑言:“可能(游戏改编)版税给的不够多吧。”

相关报道:强国入侵战火不断 《猎魔士》道出波兰唏嘘

战争是小说及游戏中的常见场景。

战争是小说及游戏中的常见场景。

在小说中,尼弗迦德大军进军北方王国。

在小说中,尼弗迦德大军进军北方王国。

萨普科夫斯基并无推出官方地图,但游戏商及不少粉丝均有创作《猎魔士》的地图供人参考。图中可见尼弗迦德帝国在偏远南方。

萨普科夫斯基并无推出官方地图,但游戏商及不少粉丝均有创作《猎魔士》的地图供人参考。图中可见尼弗迦德帝国在偏远南方。

波兰在历史上屡遭邻国入侵。

波兰在历史上屡遭邻国入侵。

(蜘蛛网eeook.com报道)有人称誉《猎魔士》为“波兰的《魔戒》”,然而波兰人喜爱《猎魔士》的原因,可能与其他国家的粉丝大为不同,感受亦迥异。有书评认为,书中的人物处境及故事背景推展,与波兰历史发展不谋而合,某程度反映波兰近代史,令不同年龄的当地人看罢甚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猎魔士》的故事主要发生于“北部王国”,该地由多个小国组成;而一个由人类主导的庞大帝国尼弗迦德(Nilfgaard),则占据着北部王国南方区域,一直对其他国家虎视眈眈。情况俨如波兰在历史上不断被邻国觊觎,亦投射了波兰人对此的忧虑。虽然作者萨普科夫斯基曾在受访时表示,尼弗迦德的创作某程度上是以罗马帝国作蓝本,而北部王国则参考反抗的基尔人和高卢人。但一切无碍波兰人代入其中,因为近代历史上,他们总是反抗入侵者的悲剧国家。

近代欧洲历史上,中欧及东欧一直强国林立,波兰亦曾是当中一分子。但波兰自1795年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瓜分后,久候至1918年才重新独立。享受廿载独立时光后,波兰于1939年沦为纳粹德国囊中物,诚如尼弗迦德一直觊觎北方诸国。二战胜利后,波兰再落入前苏联控制,令波兰陷入持续分裂状况。

主角杰洛特是一名猎魔士,不附属任何政府组织,情况宛如波兰人的身份认同。上一秒钟,可能是个波兰人,但一瞬间可能会变成俄国人,为他人作嫁衣裳,实在难言自由。另外,书中亦提及少见的种族歧视问题,人族对魔族有所差别待遇,安排魔族入住贫民窟、视魔族为二等公民各边缘化魔族。二战的阴霾持续笼罩波兰,书中场景让波兰人回想起二战中,纳粹德军对野内犹太人的暴行。同时亦反映长年的社会不公,令波兰人看得感同身受。

相关报道:黑色童话贯穿猎魔传奇 成国宝级作家

(蜘蛛网eeook.com报道)萨普科夫斯基(Andrzej Sapkowski)的成名作《猎魔士》(Witcher)系列,于1990年代面世,共包含3部短篇小说集、5部长篇小说及一篇前传。萨普科夫斯基在国内已是国宝级作家,波兰总理2011年赠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国礼中,便有《猎魔士》在内。

萨普科夫斯基本身为一名经济学者,1986年参加波兰奇幻杂志《Fantastyka》的征文比赛而展开作家之路。《猎魔士》大受欢迎后,萨普科夫斯基继续撰写短编,然后集结成书,1994年开始创作长篇。《猎魔士》发生于一个充满魔物、精灵等生物的大陆,“猎魔人”组织亦应运而生,透过从小的训练与身体改造,打造出一个个拥有超自然能力的猎魔士,但猎魔士并非传统的英雄人物,为人斩妖除魔是要收取报酬的。

在长篇中,萨普科夫斯基以战争背景为故事主轴,穿插阴谋、政治和种族迫害等议题。主角杰洛特(Geralt of Rivia)是一名猎魔士,因身体改造而导致外貌变异,被人类排斥歧视,是一个能力高强却孤独的异类。杰洛特并非神圣英雄,亦会一夜风流,但他与一般猎魔士有别,坚持紧守信条,不会为钱而成为杀手,亦远离政治,即使背负恶名,亦要以减少牺牲为宗旨,因此在故事中经常可看到他的挣扎与无奈。

奇幻(Fantasy)文学通常以虚构世界为背景,以现实神话、宗教传说等为设定,常见虚构的生物或种族,古诗人荷马的《奥德赛》、托尔金的《魔戒》均为典型的奇幻作品。对于奇幻文学向来以英美小说为主流,萨普科夫斯基曾称,奇幻小说要受欢迎,就必须与别不同,打破成规。结果,《猎魔士》加入大量斯拉夫和欧陆神话元素,以讽刺手法颠覆经典童话,永不会有“大团圆BBQ”结局,而是两害取其轻,强调“无论如何选择,都不可能有完美结局”,恰如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波兰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