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瑞典为何能置身事外

二次大战爆发时,瑞典宣布中立。9月3日内阁特别会议决定,所有有关执行瑞典中立的规定不仅适用于目前正处于战争的国家,而且也应适用于可能卷入战争的任何其他国家。11月3日苏芬战争爆发,瑞典没有象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那样宣布中立,仅宣布为“非交战国”。

瑞典在苏芬战争期间罄其所有的武器弹药供芬兰使用,并允许芬兰在瑞典招募了约8000名全副武装的军事人员,并于1940年1月同意盟国提出的准许战争物资过境运往芬兰的要求。到苏芬战争结束时,瑞典总共向芬兰提供了价值4亿克朗的赠品和借款。然而,瑞典并未使这种援助发展为直接的军事援助。针对1940年1月13日英国提出的要求经挪威、瑞典向芬兰派遣志愿军的照会,17日瑞典公开宣布不允许交战国军队通过或在瑞典领土上建立外国基地。

1月24日,针对芬兰的请求军事援助和盟军借道援助的探询,瑞典答复道:“在当前形势下,除志愿者外,派遣瑞典军队或允诺其他交战国的军队过境都是不能指望的。”2月到3月,瑞典又一再拒绝了芬兰关于派遣军队支援和盟军借道援芬的请求。4月9日德军“威悉河演习”开始,德国要求瑞典继续严守中立,瑞典答复说打算保持中立,但要求“有完全自由采取那些我们认为有必要维护我们中立的措施”。

瑞典通知挪威既不能以武器援助,也不能允许向挪威出口武器弹药。当挪威战事平息时,瑞典处境大为改变,其政策也随之改变。7月28日与德国正式缔结一项协定,允许德国军队和军需物资经由瑞典从挪威的一处运往另一处。9月14日达成一些新协定,扩大过境运输量,并允许过境士兵携带武器。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6月25日瑞典宣布接受德国要求,允许德军第163步兵师假道瑞典由挪威开往芬兰,允许德国飞机飞越瑞典领空,德军舰不得在瑞典领海停留超过24小时。

随着战争进程的转折,瑞典对德国的让步一个个地取消了。1943年8月5日瑞典宣布取消德国的过境运输。9月23日与盟国达成伦敦协定,同意削减对德出口价值的30%,1944年铁矿石的最大出口量降到750万吨,削减价值50%的滚珠轴承出口。1944年9月9日,瑞典取消了除医务车辆外所有德国经过瑞典的车辆过境权。月底,瑞典对外国船只关闭了波罗的海港口。1945年1月完全停止同德国的残留贸易。5月7日,瑞典通知德国大使中断两国外交关系。

瑞典正是以上述各种措施在大战时执行了所谓的中立政策,免遭战火侵袭。然而,中立不是一厢情愿的,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中立地位的维持还有赖于一系列的外部因素,有赖于交战双方的理解和许可,有赖于双方的不干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