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中国发作性嗜睡症病例数在早春达到高峰

新研究表明,在中国,发作性嗜睡症的发病率与季节性模式高度相关,在4月份发作的频率很高。研究还观察到,在2009年至2010年H1N1疫情结束后,发作性嗜睡症病例数显著提高,但是,根据已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协会(American Neurological Association)和儿童神经病学学会(Child Neurology Society)的期刊《神经病学纪事》(Annals of Neurology)上的研究成果,接种流感疫苗不太可能是引起该疾病的原因。

发作性嗜睡症是一种慢性神经失调症状,是由下视丘分泌素的缺失而引起的,这种物质是大脑中负责诸如睡觉等生物过程通讯的神经传递素。当大脑细胞丧失下视丘分泌素时,就无法控制睡眠-觉醒周期。根据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的研究,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会随时经历下述状况:间歇式嗜睡、突然丧失随意肌张力(猝倒)、清晰的梦境或者幻觉,以及短时间的全身瘫痪。

医学证据表明,发作性嗜睡症-猝倒影响全世界不到1%的人口,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院(NINDS)预计,每3000名美国人中,就有1人患有此病。在2009年至2010年H1N1疫情结束之后,有研究报告指出,发作性嗜睡症的发病率提高而且接种Pandemrix甲流疫苗的患者发生发作性嗜睡症的风险有所提高。其他研究表明,对于白种人患者而言,链球菌感染发生在发作性嗜睡症开始之前,这表明,上呼吸道感染有可能引起了该病症。

对于当前的研究,由中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Beij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的韩芳博士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斯坦福睡眠科学与医学中心(Stanford Center for Sleep Sciences and Medicine)的Emmanuel Mignot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对1998年至2011年在北京接受诊断的发作性嗜睡症患者的病情发作进行了回顾分析,收集了属于斯坦福-北京大学中国发作性嗜睡症研究支持小组的629名患者(86%为儿童)的发作性嗜睡症发作的月份和年份。2009年10月以后患上发作性嗜睡症的182名患者都曾经接种过疫苗。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发作性嗜睡症的发作具有季节性变化,春夏之交发作的频率最高”,韩博士说道。分析显示,发作性嗜睡症在11月份发作的频率最低,在4月份频率最高,最低点到最高峰之间有近7倍的增长。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逐年变化情况,发现173例发作性嗜睡症发生在2009年至2010年H1N1疫情结束之后,病例数增长了3倍。“发作性嗜睡症发病率的提高不可能是由疫苗接种数的增长引起的,因为只有6%的发作性嗜睡症研究参与者报告曾接种预防H1N1的疫苗”,Mignot博士解释道。该研究还观察到,流感季节性高峰与发作性嗜睡症发作高峰之间有5到7个月的延迟。

“这些研究发现让我们回想起1917年至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之后爆发的流行性昏睡性脑炎。不仅仅是发作性嗜睡症,精神症和帕金森氏症也可能伴随着冬季感染而来,大脑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Mignot博士总结道。


EurekAlert!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中国 嗜睡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