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乐平涌山赣鄱古人类文化遗址: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存

江西乐平涌山赣鄱古人类文化遗址: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存

江西乐平涌山赣鄱古人类文化遗址: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存

江西乐平涌山赣鄱古人类文化遗址: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存

江西乐平涌山赣鄱古人类文化遗址: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存

(蜘蛛网eeook.com报道)据景德镇日报:芳菲四月,花香萦绕,草长莺飞。位于乐平市涌山镇的鸡公山,一派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景象。有“赣鄱人类起源,万年陶邑涌山”之称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赣鄱古人类文化遗址就隐于此山中。

乐平涌山赣鄱古人类文化遗址是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古迹遗存,属喀斯特地貌,南北长约1110米,东西宽约865米,古人类遗址位于鸡公山南面半山腰。

沿游步道台阶向上攀登,高低错落、蜿蜒盘旋,途中绿树成荫,山石奇丽,仿佛将走进不知尽头的原始森林。转过一个弯道,眼前豁然开朗,一个看似极其普通的山洞展现在人们面前,洞口右侧醒目地竖立着一块刻有“涌山古人类洞穴遗址”的碑石。

记者了解到,早在196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协助下,对涌山洞穴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由此揭开了江西境内首个古人类居住点的神秘面纱。此次发掘出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和一些打制石器。他们在考察中发现,洞口附近堆积物分四层,包括石钟乳层、角砾岩层、黄色沙质土层等,在第三层中出土了多种动物化石和石英质石片,其中几件石片有明显的人工打击痕迹,包括石制器的几个基本特征,如打击点、台面、破裂面,尤其是台面有二次打击痕迹。经鉴定,涌山岩洞遗址发现的骨片化石属华南中更新时期(距今250万年至15000年)的动物化石,包括有大熊猫、剑齿象、豪猪、黑鼠、犀牛、水牛、羊、水鹿等动物化石。尤其是在中更新时期“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同时出现人工打击石器,涌山洞穴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1987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5月,考古专家在涌山鸡公山发现大量的原始软陶、夹砂夹碳陶、红陶、灰陶等,几乎涉及各个阶段、各种品类的陶器陶片遗物十分丰富。沉寂了数十年的涌山洞穴遗址再次引发考古界的高度关注。国内众多考古界和古陶瓷研究界名流齐聚涌山镇鸡公山,进行了一场持续数日的涌山镇旧石器遗址专家调查咨询会。经过鉴定,专家们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鼎足(距今约5000年)、商代陶片(距今3300年)、西周——原始青瓷豆(距今约3000年),旁证了景德镇“瓷都”“瓷源”的身份。此外,专家还在洞穴里发现一万年前原始人类的疑似“划刻”。

2014年12月27日,由乐平古稀农民徐裕西倾其所有建成的涌山古人类和古陶瓷文化馆正式开馆,吸引了考古专家和古陶瓷研究学者前来捧场。有专家语出惊人:陶器时代始于涌山。只要努力发掘,涌山洞穴遗址有可能发现古人类化石。

经过60多年的考古论证和数代人的文化寻根,历史终于呈现。正是穴居于涌山洞穴的祖先们,在发明制作原始陶器的时候,开启了景德镇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陶瓷文明史。以涌山地区为代表的陶器发明,使人类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陶器时代”。

涌山岩洞遗址的发现,揭开了江西境内远古人类生活的序幕,其意义和价值不可估量,填补了江西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谱写了赣鄱大地人类文明新篇章,丰富了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内涵,对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及其文化知识比以前丰富了很多,有些传统的说法也随之作出修改或补充。同时,这一发现为寻找原始人类及其文化遗物提供了线索,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生物史和人类史“博物馆”。

如今,乐平涌山“赣鄱古人类文化遗址游览区”已正式升格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 旧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