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一个不眠之夜可以迅速逆转几天的抑郁症。信用:Unsplash/CC0公共领域
(蜘蛛网eeook.com)据西北大学:大多数熬通宵的人都非常熟悉那种“疲惫不堪”的感觉。尽管身体已经筋疲力尽,但大脑却感觉非常兴奋,昏昏欲睡,几乎眩晕。
现在,西北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首次揭示了是什么产生了这种酒后效应。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诱导小鼠轻度、急性睡眠剥夺,然后检查它们的行为和大脑活动。在急性睡眠缺失期间,不仅多巴胺释放增加,突触可塑性也增强了——实际上重新连接了大脑,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保持乐观的情绪。
这些新发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情绪状态是如何自然转变的。它还可能导致对快速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氯胺酮)如何工作的更完整的理解,并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新的抗抑郁药物的以前未知的靶点。
这项研究于周四(11月2日)在线发表在《神经》杂志上。该研究题为“睡眠缺失后介导情感状态转变的多巴胺途径”西北大学博士后吴是论文第一作者,Yevgenia Kozorovitskiy教授是通讯作者。
Kozorovitskiy说:“长期睡眠不足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其一致的有害影响被广泛记录。”“但是短暂的睡眠不足——就像学生在考试前开夜车一样——不太为人所知。我们发现睡眠不足会诱发一种强有力的抗抑郁作用,并重新连接大脑。这是一个重要的提醒,说明我们的休闲活动,比如一个不眠之夜,是如何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从根本上改变大脑的。”
Kozorovitskiy是神经可塑性方面的专家,是西北大学温伯格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副教授和欧文·m·克洛兹教授。
睡眠不足的迹象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睡眠中的急性干扰与精神状态和行为的改变有关。例如,患者睡眠和昼夜节律的改变会引发躁狂症或偶尔逆转抑郁发作。
“有趣的是,急性睡眠不足后情绪状态的变化感觉如此真实,即使是在健康的受试者中,正如我和许多其他人所经历的那样,”吴说。"但是大脑中导致这些效应的确切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为了探索这些机制,Kozorovitskiy和她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实验,在没有与人类情绪障碍相关的遗传倾向的小鼠中诱导急性睡眠缺失。实验装置需要足够温和,以避免给动物造成巨大压力,但又要足够不舒服,以防止动物睡着。
经过一个不眠之夜后,与经历典型睡眠的对照组相比,这些动物的行为变得更具攻击性、过度活跃和性欲亢进。
使用光学和基因编码工具,研究人员测量了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多巴胺神经元负责大脑的奖励反应。他们发现,在短暂的睡眠缺失期间,动物的活动量更高。
“我们很好奇大脑的哪个特定区域负责行为变化,”Kozorovitskiy说。“我们想知道这是一个影响整个大脑的大型广播信号,还是更特殊的信号。”
专用信号
Kozorovitskiy和她的团队检查了大脑中负责多巴胺释放的四个区域:前额皮质、伏隔核、下丘脑和背侧纹状体。在监测急性睡眠缺失后这些区域的多巴胺释放后,研究人员发现四个区域中的三个(前额叶皮层、伏隔核和下丘脑)都参与了。
但是研究小组想进一步缩小结果范围,所以他们系统地抑制了多巴胺反应。只有当研究人员抑制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多巴胺反应时,抗抑郁作用才会消失。相比之下,伏隔核和下丘脑似乎与过度活跃行为关系最大,但与抗抑郁作用的联系较少。
Kozorovitskiy说:“抗抑郁效果持续存在,除非我们抑制了前额叶皮层的多巴胺输入。”“这意味着在寻找治疗目标时,前额叶皮层是一个临床相关区域。但它也加强了最近在该领域建立的想法:多巴胺神经元在大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但非常不同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简单预测回报的单一群体。”
神经可塑性增强
虽然大多数行为(如多动和性欲增强)在急性睡眠缺失后的几个小时内消失,但抗抑郁作用持续了几天。这表明前额叶皮层的突触可塑性可能会增强。
当Kozorovitskiy和她的团队检查单个神经元时,他们发现了这一点。前额皮质中的神经元形成了称为树突棘的微小突起,这是一种高度可塑性的特征,随着大脑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当研究人员使用基因编码工具来分解突触时,它逆转了抗抑郁作用。
进化以躲避捕食者?
虽然研究人员并不完全明白为什么睡眠不足会在大脑中造成这种影响,但Kozorovitskiy怀疑进化在起作用。
“很明显,急性睡眠剥夺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一个有机体,”Kozorovitskiy说。“你可以想象在某些情况下,当有捕食者或某种危险时,你需要将相对较高的功能与延迟睡眠的能力结合起来。我认为这可能是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如果你经常失眠,那么不同的慢性影响将是一致有害的。但在一个短暂的过程中,你可以想象一段时间保持高度警惕是有益的。”
Kozorovitskiy还提醒人们不要为了点亮忧郁的情绪而开夜车。
“抗抑郁的效果是短暂的,我们知道良好睡眠的重要性,”她说。“我会说你最好去健身房或者去散散步。当涉及到为一个人匹配正确的抗抑郁药物时,这一新知识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