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腺如何帮助现代蟾蜍征服世界
地图(顶部)突出显示了六个主要生物地理区域:南美洲 (A)、中美洲 (B)、北美 (C)、非洲 (D)、亚洲 (E) 和欧洲 (F)。星号表示 Bufonidae 在南美洲的大致起源。下图说明了源自南美洲 (A) 的十条可能的传播路线,箭头表示传播方向。这些模型分为三种主要类型:(M1)向北扩张和陆桥相连的扩散,(M2)跨大西洋长距离传播和(M3)从南美洲到北美和非洲的混合模式传播。蟾蜍剪影来自 PhyloPi (https://www.phylopic.org/images)。图片来源:英国皇家学会学报 B:生物科学 (2025)。DOI:10.1098/rspb.2025.1928
(蜘蛛网eeook.com)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保罗·阿诺德):现代蟾蜍(蟾蜍科)是地球上最成功的两栖动物之一,这是一个由 600 多个物种组成的多元化群体,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但他们究竟是如何征服世界的呢?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着手寻找答案,并发现蟾蜍在全球的成功归功于它们的有毒腺体和地质时间。
现代蟾蜍是一种青蛙,身体粗壮、矮胖,腿相对较短,嘴巴无齿,皮肤厚实、干燥、长疣。它们最显着的特征之一是每只眼睛后面都有一个大腺体,会分泌一种毒药来阻止捕食者。它们起源于南美洲,分布在沙漠和热带雨林等不同栖息地。
为了了解它们是如何从南美洲到达几乎所有其他大陆的,科学家们分析了来自非洲、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和大洋洲的 124 个物种的新鲜 DNA 样本。他们将其与来自数百个其他物种的现有遗传数据相结合。他们使用强大的计算机模型来处理遗传信息,追踪了蟾蜍数百万年的地质分布,确定了毒腺等生存特征何时进化,以及它们何时分支形成新物种。
该工作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 B:生物科学》杂志上。
跨越各大洲
该团队证实,现代蟾蜍起源于大约 6100 万年前的南美洲,距离恐龙灭绝仅几百万年。从那里,它们很可能穿越大西洋进入非洲。这令人惊讶,因为它们游泳能力不强,也不能喝咸水。流行的理论表明,它们会走一条更简单的路线,向北穿过中美洲和北美洲到达亚洲。目前尚不清楚它们是如何穿越海洋的,但可能是在漂浮的植被垫上。
研究还显示,在离开南美洲后不久,蟾蜍新物种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一成功是由一个关键的进化特征推动的。研究小组发现,有毒腮腺的发育大约发生在它们离开大陆的同时。这种对任何潜在掠食者的强大防御是它们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展示了具有生物极限的动物如何克服看似巨大的障碍。
科学家们在论文中写道:“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在重建两栖动物生物地理学时需要认真考虑海洋和南极走廊,并证明,在有利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即使是像两栖动物这样生理受限的群体也可以克服强大的地理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