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是真正的白垩纪恐龙公园

  罕见:化石地质层纵贯白垩纪晚期

  4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了2号发掘现场,并见到了正在对化石进行修复的汪筱林。

  汪筱林说,与1号发掘点的试探性发掘不同,2号发掘点属于抢救性发掘。因为这里的地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化石暴露在浮土中。如果不进行抢救性发掘,化石会很快被风化掉。

  去年3月,本报曾对“中国龙城”诸城恐龙进行过详细报道。汪筱林说,诸城发现恐龙是在上世纪60年代,要比莱阳晚很多。

  汪筱林介绍,在2号发掘地,他们已经发现的化石层至少有六七层,而且剖面非常完整。在附近3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发现了十几层含化石地层分布,这是非常罕见的。

  从目前发掘情况看,有化石的地层多达五六层,而且蕴含的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非常丰富,可以说,莱阳是真正意义上的白垩纪恐龙公园,这对研究恐龙生存演变和地壳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同一个地方既有恐龙化石,又有恐龙蛋化石,这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汪筱林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有恐龙化石的地方没有恐龙蛋化石,有恐龙蛋的地方没有恐龙化石。

  “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质层有白色、绿色、紫色和红色等不一样的颜色?”面对记者的提问,汪筱林介绍,不同的颜色岩层反映地质历史时期不同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比方说,红色,反映的古气候是干旱,而绿色反应的是潮湿。

  “这次,我们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在地层中发现了大量腹足类、海螺化石、贝类化石和龟壳化石等,数量非常多。”汪筱林表示,这充分说明,这里在远古时期,曾是河流或者淡水湖。与目前世界上有名的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年代是相当的。从理论上讲,在辽西发现的生物群种,在这里都有可能发现。

  通过在2号发掘地近1个月的抢救性发掘,科考专家已经摸清了哪个地层化石少,哪个地层化石多,哪个地层保存的化石完整。汪筱林说,掌握了地层化石的分布,为指导下一步的发掘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开发:明年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

  4日上午,莱阳市吕格庄镇党委书记孙钰一行来到2号发掘地。据他介绍,今年1月,金岗口恐龙遗迹获批省级地质公园,目前正在争取明年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

  “莱阳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交通便利,但就是缺少像威海刘公岛、赤山法华院、西霞口等特色旅游产品。”孙钰说,从2007年开始,莱阳旅游产业正在逐步破题。

  当年5月,莱阳市成功引进加拿大战略投资商,参与南海开发。近三年来,先后投入将近20亿元,进行了南海的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生态湿地旅游区建设、娘娘山开发,金山宝塔建设,城区五星级大酒店建设。不久前,莱阳金山旅游度假区又启动起来。

  莱阳是“恐龙之乡”,而且新中国第一具完整恐龙化石就是在金岗口发掘的。记者了解到,莱阳市正试图将龙元素融入旅游产业规划中。3月10日,莱阳市委、市政府与中科院古脊椎所签订了恐龙化石联合科考发掘项目协议。决定对金岗口恐龙遗址进行试发掘,寻找一些新的化石进行研究,为明年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做工作。

  “一旦国家级地质公园申报成功,这里将成为莱阳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将其作为一个平台,进行招商引资。”孙钰表示。

  虽然专家探明的莱阳恐龙化石种类多、化石量丰富,但没有实施大规模发掘。孙钰说,对已经发现的化石,是采取原地保护?还是进行装架?目前莱阳市正在探讨中。

  5日,来自国家和省地质专家、古生物专家等10多人齐聚莱阳,对新发现的2号发掘地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就如何保护提出了他们的意见。


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