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将实施 民间化石何去何从

  ■利益驱动古生物化石盗采

  7月,中国地质博物馆收到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缴获归还的7箱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实际上,自2002年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经若干次返还其缴获的中国古生物化石。”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北京科技报》。

  李锦玲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古生物化石的价值根本就没有受到各地重视。而化石的盗挖,主要先从恐龙蛋化石开始,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蔓延到化石的各个领域。

  2006年12月3日,美国洛杉矶,一窝据称出土于我国的恐龙蛋化石拍出近42万美元(约合32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国内外古生物界为之哗然。巨额的经济利益,让一些农民看到发财的好机会,盗挖化石的事件时有发生,也让当地政府措手不及。

  “我看到过很多遭受盗挖的古生物化石的现场,好好的山被盗挖者翻得一片狼藉。有的地方,盗采者从半山坡就开始凿洞,洞深可达数百米,翻出来的土石,淤堵了河道,有时甚至造成下游水库断水。”李锦玲说。

  张龙告诉记者,关岭至今仍流传着“种一年的苞谷,不如挖一块化石”的说法。不少过去还住着茅草房的村民,现在已经将茅草房换成了小洋房,并买了汽车搞货运。每个村都有人在挖化石。村民们从上午8点开始挖化石,一直挖到天黑才回家。每户人家都只能在自己的承包地里挖化石。

  李锦玲告诉记者,乱采滥挖和倒卖走私是一对黑色的孪生兄弟。日益兴起的“恐龙热”和“鸟化石热”带动了化石黑市的飞速飙升。反过来,巨大的利益诱惑,更加助长了化石盗采风。十几个省区乱采滥挖古生物化石现象严重。辽西和黔西南等化石产地已是盗坑遍地。

  对于盗挖古生物化石的违法现象,很多地方政府的执法部门显得无能为力。“像辽西、关岭等地,化石保护区紧挨着农民家院子,执法人员不可能24小时监控盗挖。而盗挖严重的地区往往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当地农民因为几十块钱,就可能冒风险在夜里盗挖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告诉《北京科技报》。相反,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化石的保护难度就要小一些。

  季强说,化石贩子和奇石市场中的古生物化石90%以上是假化石,化石贩子会尽量补、拼凑,甚至把完全不同的东西都补在被破坏的化石上,按照奇石市场的审美体系去修饰。这样弄出来的东西就是完全的“假化石”。

  另外,国内出现的化石个人收藏者,也为化石盗挖提供了市场。

  “化石的科学研究价值,是它的原始属性。但是现在,化石已经被人赋予了其他的属性,比如它有形状,有观赏性,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收藏化石,进而对其进行买卖,这就赋予了它商品的属性。从好的方面说,这样会使人们更加重视化石,把它当宝贝。从坏的方面说,加速了人们对化石的破坏。”李锦玲说。

  李锦玲还表示,在很多化石埋藏丰富的地方,当地的农民并没有把本地漫山遍野的恐龙蛋当稀罕物,他们通常就当它是比较圆滑的石头,垒猪圈时用。这对化石保护来说,当然也是一种破坏,但它的破坏力很小。

  “而现在,一枚普通的恐龙蛋化石能卖到1万元,一块鸟化石能卖到5万元,好的硅化木都能值十多万元。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必然加剧对古生物化石规模性的滥采乱挖。”李锦玲说。

  “就是由于这些人赋予了化石不应有的其他价值,才造成目前国内化石盗挖现象十分严重。”徐星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