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舰载激光武器海上击落无人机
美军机载大功率激光武器
机载激光系统空中击落导弹
今年2月11日,美国导弹防御局研制的“机载大功率激光武器”在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穆谷点海军航空兵基地内成功击落了一枚弹道导弹。今年3月,美军机载激光反导系统首次进行空中试验,并成功击中目标。美军宣称,这种武器系统借助红外感应装置发现目标并展开激光攻击,其主要作战任务是拦截正处于发射升空阶段的弹道导弹。
这种机载激光武器系统是由波音公司和美国导弹防御局联合主导研制的,格鲁曼公司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是上述项目的“合伙人”。该系统由一架波音747飞机携带升空,并且在飞行中,对由“液体燃料”推进的弹道导弹进行了攻击。
美军认为,激光武器是很有潜力的“新一代”反导系统。美国导弹防御局指出,激光反导武器系统测试成功,表明美军有能力同时打击多个敌方发射的弹道导弹。美方透露,与普通反导弹装置相比,上述系统成本较低,能短时间内反复发射,可识别分布在方圆数百公里范围内的导弹发射阵地,并展开攻击。
在开发新一代机载激光导弹防御系统的同时,五角大楼还决定分4个阶段部署造价更低、机动性更好的海基舰载激光导弹防御系统:即由配备“标准-3”舰对空导弹的“宙斯盾”巡洋舰充当发射平台。
从激光武器试验看创新机制
美军在新型武器的研发上,向来有不拘一格的优势,特别是重视调动各类企业的创新意识。
就以开发激光武器为例,美军就在各家大小企业中征集各种标新立异的“好点子”,希望改善现有激光系统过于笨重和昂贵的弱点。受到此次舰载“密集阵”激光武器击落无人机的鼓舞,美军的机载激光反导系统也准备使用“光纤激光器”来看看效果。
美军研制新武器,很多时候并不能够达到目的,甚至相当部分的研制计划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失败的研究,却带动了新技术的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积累和扩散效应。比如“光纤激光器”,即使它最后无法成为实用性的武器系统,但也许会成为干扰来袭导弹红外导引头的有效工具,或者带动“光纤激光器”在通信、光电制导等领域的发展。
在当今信息高度共享而又急速膨胀的时代,武器研发已经不仅仅是少数军工机构的工作,而是应该建立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吸引军方、企业、民间等各方的观点和思路,实现武器装备乃至整个工业技术实力的跨越式发展。
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