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一个经济城市的文化梦想


 
半个多世纪后重返莱阳
 
2008年5月,汪筱林带领科考队对莱阳恐龙蛋、恐龙化石和白垩纪地层进行了考察。当时,汪筱林正在主持一项有关浙江天台盆地恐龙蛋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了对比研究,他们来到莱阳。
 
这一考察活动很快引起了莱阳市政府的关注。同年12月,莱阳市副市长邹常厚一行前往古脊椎所商谈莱阳恐龙化石的合作事宜。
 
在汪筱林多年的野外考察生涯中,他深知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科学考察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同时,2008年的考察更使他坚信:尽管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里曾会聚了中外大批知名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而莱阳的宝藏却远未被人们充分认识。
 
而从莱阳市的未来发展上看,发掘化石资源,为这个城市未来的定位与方向指出了新的道路。
 
莱阳地处胶东半岛核心,位于青岛—烟台旅游文化圈的中心地带,距离最近的海滨度假胜地仅几十公里。然而多年来,苦于没有旅游资源,大批游客与之擦肩而过。
 
于是,一个发掘恐龙化石,建立研究、保护与展示基地的合作计划,使科学研究与地方发展不谋而合。
 
2009年8月,双方在烟台三校两院高新技术发布会上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3月,在莱阳市和中科院北京分院第二次合作会议上,双方就今年和今后的恐龙发掘和保护研究等签署了具体协议。
 
按照双方的合作计划,莱阳将在未来几年建设一个国家恐龙地质公园。
 
这个白垩纪恐龙公园与目前大多数恐龙博物馆不同,它将展示恐龙化石的原生态。除了少数极为珍贵的化石外,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基本留在原地,保留它们的原始面貌。
 
白垩纪恐龙公园将借鉴兵马俑的保护和展示经验,呈现出类似兵马俑的格局。参观者从不同化石遗址的坑道边走过,在更为真实自然的环境中饱览七八千万年前的古生物与地质奇观。
 
记者在2号发掘现场已经感受到这样一个真实、自然环境的缩影。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原生态化石在半出土状态中呈现的面貌,同时,从坑道一侧保留完整的红色夹灰色的地层剖面上,可以看出七八千万年前,地质沉积与气候变化留下的明显痕迹。
 
在一个断面上,记者看到了一根并不起眼却让人颇感惊讶的恐龙骨骼。那是一根直径20多厘米的骨骼化石,只露出很少一部分。从横断面看,骨骼的内部呈现出洁白、闪亮的色泽。
 
据汪筱林介绍,这是在古生物化石上常见的现象,白色的部分是方解石晶体。他说,在化石发掘中,常会看到方解石、水晶等矿物晶体在中空的动物骨骼和树木化石中生长的现象。
 
在这根骨骼之上20~30厘米的岩层中,一些细小的化石骨骼分散露出表面。汪筱林说,它们分属几个不同的个体。记者问了一个很外行的问题:“你如何判断出它们与‘方解石’骨骼不属于一个个体呢?”
 
汪筱林说:“这很简单,你看着它们离得近,甚至几乎要叠在一起,其实,这二三十厘米的地层厚度,可能代表了几万年的地质年代。”
 
这种“原生”感受与在博物馆中参观有着极大差别。这样的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在国内并不多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