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战国墓葬出土皮质甲胄价值或超金缕玉衣

青铜六山镜

分析

南墓主人:戍边大将?

考古人员说,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墓主人可能是仿效商周时期的葬制,采用了一些高规格的配置礼器,或许由于自身等级尚不是很够的原因,陪葬中用来代表身份的鼎有不少是陶质的。但六安市文物局负责现场指挥的汪欣认为,包括鼎、豆等在内的这些陶质冥器烧制水平也相当高,说明墓主人至少有一定地位和经济实力,“按照现在这个墓葬的规格和等级,(南墓)墓主人的官职可能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吧!”

不过,如果墓主人真是“省部级”高官,又出现一个新矛盾,“在战国中期,六安所在地大致上是楚国的六县,是较低级别的建制。这座墓明显超越了这个级别官员的墓葬等级。”安徽省考古所研究员李德文认为,根据墓主人尚武的特点,墓主人也有可能是当时驻军或者戍边的大将。

北墓主人:将军夫人?

在这次考古中,另外一个悬疑是,南北两墓是不是夫妻墓。从现在的出土文物判断,北边略小一点的墓多是镜子类的随葬品,应该是女性墓,南边应该是男性墓。

而根据以前的考古资料,早在西周时就已经有了合葬制度,其方式为夫妻分别葬在两个互相紧靠的墓坑中。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异穴合葬的制度更为普遍,特别是在山西省长治分水岭的晋、韩墓地中,凡属大、中型的贵族墓,都是两两成对,并列在一起,一葬男性,一葬女性。但是这座属于当时楚地的墓葬会是夫妻墓吗?相关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能性很大,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墓主人是否违制?

据了解,六安在战国时期,是楚国的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虽然楚国有着属于自己的楚文化,和中原文化有着区别,但是据专家介绍,随着当时的交流,楚国已经尊周礼。

根据周礼,天子墓9鼎。然而,在南墓中,记者细细数了一下,已经看见有四尊铜鼎,四尊陶鼎。而据汪欣介绍,两个大陶鼎旁至少还有两尊小鼎。而且,在北墓中包括陶鼎在内有11件,那么南墓中至少有10多件鼎,这些是否和周礼相违背。

对此,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秦让平笑称“不能从那方面套”。秦让平介绍,虽然楚人也尊周礼,但是在战国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当时人们对于周礼已经不能严格遵守。“都用仿铜陶制礼器了,可见对周礼也不是严格遵守。”秦让平笑着指着外藏室西侧内的陶器说。





上一篇 下一篇